close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13/01/25

調整字級:





台灣中醫耳鼻喉科醫學會理事長胡克信表示,門診中頭暈目眩的患者常描述頭重腳輕、姿態不穩等症狀,病情嚴重者甚至會感覺天旋地轉,根本就沒辦法走路,中醫常分五證進行治療。

胡醫師指出,髓海不足證可能會出現頭暈目眩、精神萎靡、記憶力變差等症狀,治宜滋陰補腎,填精益髓;上氣不足證可能會出現眩暈、臉色蒼白、氣少懶言、動則喘促、心悸、神疲、倦怠思睡等症狀,治宜補益氣血,健脾安神。

寒水上泛證可能出現眩暈、心下悸動、惡寒、背冷、四肢不溫暖等症狀,治宜溫壯腎陽,散寒利水;肝陽上擾可能會出現眩暈頭痛、肝氣鬱結、心煩急躁等症狀,治宜平肝息風,滋陰潛陽。痰濁中阻可能出現頭暈目眩、頭額脹重等,治宜健脾燥濕,滌痰息風。

傳統中醫的針灸療法也可以搭配治療,辨證之後,取穴原則大致上相同,但補法或瀉法、用針或用灸會有所不同。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乾元參藥行 的頭像
    乾元參藥行

    百年老店-乾元參藥行的部落格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