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中醫治療 | ||
作者﹕鄧正梁 | ||
| ||
【大紀元3月7日訊】感冒是風邪侵犯人體的肌表後(免疫力不好,同時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產生的疾病。人體免疫失調時,特別容易受到病邪的入侵。症狀主要有鼻塞、流鼻涕、打噴嚏、咳嗽、頭痛、怕冷、發燒、全身肌肉酸痛。中醫典型的脈象就是浮脈(脈非常的淺表,輕取即可摸到)。 感冒以春季和冬季最為常見。輕者稱為“傷風感冒”,如冬天得到寒感冒,夏天得到熱感冒。感冒較重者為“重傷風感冒”,即感受的不是當季的邪氣,即受不正邪氣的感染,病毒的毒性比較嚴重,如冬天反而得到熱感冒,夏天反而得到寒感冒〈一般天氣溫暖時的感冒多為熱性感冒,天氣寒冷時的感冒多為寒性感冒,而此時剛好相反〉。 感冒最主要是感受風邪,但風寒暑溼燥火等六淫邪氣皆能導致感冒。感冒通常會與當時的節氣配合,如秋冬較寒冷,此時若感受感冒的話,就是風寒感冒。因為秋冬冷,所以是寒,而感冒大多是因為風,所以就是風寒感冒。如果是春夏,因為是熱,而感冒大多是因為風,所以就是風熱感冒。假如是夏秋之交,那時是梅雨季節,下很多雨,而天氣又熱,所以那個時節感冒就是風暑溼感冒。秋天的天氣比較乾燥,所以得的就是風燥感冒。最常見的感冒就是風寒、風熱兩種,所以就簡稱為寒感冒跟熱感冒。 感冒與人體的抵抗力、病毒的強弱很有關係。中醫的內經就曾提到:「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得獨傷人。」風雨寒熱在人體虛的時候,才會傷人。感冒一方面是有當季的邪氣會侵襲人體外,人體抵抗力比較差的,才會造成感冒。感冒侵犯人體,影響到人體衛外功能,途徑有2種,一種是從口鼻而入,通常侵犯人體的肺部,因為肺主呼吸,開竅於鼻,所以會有打噴嚏、流鼻水、咳嗽等症狀。一種是從人體的皮膚侵入,皮膚也屬於人體的表,(就像一般說的“冷到”或“熱到”),如冬天穿短袖,雖然有戴口罩,但還是會感冒,因手臂已受到寒邪的侵犯。感冒一般的預後很好,不會造成死亡或重大併發症,但有些感冒會病情惡化後,會產生併發症,如肺炎、慢性支氣管炎,尤其是抵抗力較弱的老年人與嬰幼兒。 感冒又分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有80%都是病毒感染,西醫認為有時感冒不用吃藥,是因為病毒沒有藥可以對治,只能靠免疫力來治癒感冒。只有少部分感冒合併細菌性感染,如得到氣管炎、喉頭炎、發高燒, 需要醫藥的介入。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造成的,分成A、B、C三型。流行性感冒的特徵,就是一感冒就發高燒,而且高燒不退、來勢洶洶,若不治療可能會致人於死地,所以有流行性感冒預防針的免疫預防,免疫力較差的最好能打預防針。一般感冒若發燒高於38度半時,最好去看醫生,因此時多半有併發症發生,最常見的是喉頭炎。 一般的病毒感冒較少造成38度半以上的高燒,但是流行性感冒會ㄧ開始就是高燒,燒到39、40度。 感冒的治療原則,以中醫論點而言,就是疾在皮者,汗而發之。主要的方法是解表達邪,讓邪氣從表驅除,以發散風邪為主,即讓病人發汗。 風寒型感冒的症狀是怕冷、沒有發燒、不出汗、頭痛、身體酸痛、鼻塞、打噴嚏、流清涕、咳嗽、口不渴。治療的方法要發散風寒,代表方是荊防敗毒散(荊芥、防風、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枳殼、桔梗、赤茯苓、川芎、人參、甘草、薄荷、生薑),用辛溫的藥把風邪散出去。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病原體為A、B、C三型,通過飛沫傳播。流感病毒,尤其是A型,極易變異,往往造成暴發流行或大流行。禽流感屬於A型病毒,主要在鳥類中間傳播,偶可感染人,其臨床表現與人類流行性感冒相似,但人禽流感症狀重、併發症多、死亡率高,與普通流感仍不大相同。自本世紀以來已有五次流行性感冒大流行的紀載,分別發生於1900、1918、1957、1968 和1977年,其中以1918年的一次流行最為嚴重,死亡人數達兩千萬之多。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特點是突然發病、發病率高、迅速蔓延、流行時間短但能多次反覆。 |
引用網站:大紀元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