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12/07/27

調整字級:





傳統中醫治痛風,可以搭配針灸療法。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林曾翠霞醫師表示,中醫治痛風必須要辨證論治,同時視患者病情調整治法,治療時可搭配使用針灸療法,譬如屬風寒濕痺者,宜針灸並施,屬風濕熱痺者宜針不宜灸,屬久痺症虛者以灸為宜;急性期行泄法,恢復期用平補平泄法。

她指出,針灸療法大致可分為體針、耳針兩種。體針方面,屬濕熱蘊結者,可取丘墟、大都、太白等穴位,屬瘀血阻絡者,可取血海、鬲俞等穴位。丘墟穴位在足外踝下微前陷中的地方;大都穴位在足大趾內側本結前之處;太白穴位在足大趾內側本結後之處;血海穴位在膝臏內側上兩寸處;鬲俞穴位在第七胸椎下,在去脊一‧五寸處。

林曾翠霞醫師進一步指出,屬痰濁痺阻者,可取豐隆、脾俞等穴位,屬肝腎虧虛者,可取太溪、三陰交等穴位。豐隆穴位在足外踝上八寸處,在條口外開一寸的地方;脾俞穴位在第十一胸椎下,去脊一‧五寸處;太溪穴位在足內踝後半寸處,在足跟上陷中的地方;三陰交穴位在足內踝上除踝三寸的地方。

耳針方面,可取神門、內分泌、肝、腎、交感等穴位,可用耳針刺入或用耳穴壓豆法進行治療。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