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之鑰》乾燥綜合症內燥為主口、眼乾最多見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11/08/08

調整字級:



修格蘭氏症後群俗稱乾燥綜合症症,這是一種以侵犯淚腺、唾液腺部位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林曾翠霞醫師表示,屬於傳統中醫「燥症」範疇,這種症候表現以內燥為主,也有外燥表現,但以內燥居多,治療上應注意所引起的併發症,同時患者也需要一段時間調養身子。

林曾翠霞醫師指出,這種病症為一種侵犯外分泌腺體的病症,有些民眾認為這只是一般的乾燥症,其實並不然,乾燥綜合症症比乾燥症的範圍還要大,除了可區分為口乾燥症、乾燥性角結膜炎外,這種疾病還很可能會損傷到人體其他器官,所以民眾不要忽視這種病症,以為只是局部部位出現的乾燥症。

乾燥綜合症是一種自身免疫缺陷性疾病,但到目前為止,仍為一種病因不明確的慢性全身性炎性疾病,治療上不但要對症治療,也要避免患者引起其他的併發症,原則上,這種病症的症狀包括腺體症狀和系統性症狀兩部分,其中,腺體症狀尤以唾液腺、淚腺最為突出。

口乾燥症可分為口乾、猖獗齲、唾液腺炎、舌病變等四項。有八成患者會出現口乾的症狀,因為唾液減少所致,患者會頻頻喝水,卻仍然感覺有口乾、口渴的情形;猖獗齲是因缺乏唾液的營養及殺菌的作用,導致牙齒片狀脫落、發黑。

唾液腺炎通常會反復發作性腮腺或頜下腺雙側交替腫大,患者伴有疼痛、壓痛等症狀,有時體溫上升;舌病變包括患者出現舌面乾裂、乳頭萎縮、舌痛等症狀,有時可能出現潰瘍的情形。

乾燥性角結膜炎又稱眼乾燥症,因淚腺分泌功能低下,以致於眼乾澀、異物摩擦感、伴有分泌物增多的情形;嚴重者可導致角膜潰瘍,甚至穿孔、失明。林曾翠霞醫師強調,乾燥綜合症可能累及其他外分泌腺以及內臟器官,例如呼吸道、消化道、肝臟、腎臟、陰道等,可能出現局部外分泌下降的症狀,也可能出現全身系統症狀表現。

林曾翠霞醫師表示,乾燥綜合症常見併發症包括腎胃肺肝等四個臟器受損,以及傷及淋巴、中樞神經等,民眾應慎重以對。

林曾醫師指出,約有五成的患者併發腎損害,其中三成五為遠端腎小管受累,進而出現腎性尿崩、低血鉀性麻痺、腎軟骨病等併發症,部分患者還可能形成泌尿結石;損及胃的部份在臨床症狀較輕微,甚至沒有症狀。

咳嗽、呼吸困難、發紺、發熱及肺功能下降也是併發症所造成,約有七成二患者有呼吸功能改變,進而出現小氣道阻塞,甚至彌漫性肺間質纖維化;肝臟損傷也是併發症之一,部分患者出現肝、脾腫大等症狀,有的患者還會合併慢性活動性肝炎,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

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害約只有一成患者會因不同部位的血管炎導致中樞神經系周圍神經系統的病變。中樞神經發病率低,多為暫時性功能障礙,也可形成神經損害,其中,以周圍神經病變較多見,主要是累及三叉神經及其他感覺神經為主,也可累及運動神經,感覺過敏、感覺缺失或運動障礙;淋巴增生及假性淋巴瘤方面,只有一小部分可能會轉為惡性腫瘤。

乾燥綜合症除了辨證用藥外,也可以使用針灸療法,林曾翠霞醫師指出,針灸療法可取陰陵泉、內關、太溪、行間等穴位。陰陵泉穴位於膝下內輔骨下陷中;內關穴位於腕橫紋正中上兩寸,兩筋間;太溪穴位於內踝後半寸,跟骨上動脈陷中;行間穴位於大趾次趾合縫後半寸,動脈凹陷處。

乾燥綜合症容易累及肺腎肝胃,所以針灸療法可取肺俞、腎俞、肝俞、脾俞(脾胃相表裡),以增加治療的效果。肺俞穴位於第三胸椎下,去脊旁開一‧五寸;腎俞穴位在第二腰椎下,與肚臍眼並行,去脊旁開一‧五寸;肝俞位於第九胸椎下,去脊旁開一‧五寸;脾俞穴位在第十一胸椎下,去脊旁開一‧五寸,每次取六至八個穴位。

中脘、足三里等穴能補益脾胃。中脘穴位於肚臍上四寸處、足三里穴外於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廉處。取三陰交穴有助於滋陰,太溪、行間等穴位可以行氣,促進人體氣血生成。三陰交位於內踝上除踝三寸處。



 

引用網站: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