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12/03/09

調整字級:





急性蕁麻疹多因外邪誘發,可配合袪風治療。北醫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陳萍和表示,中醫講外因為六淫所致,以風邪為主,常兼挾寒熱濕燥之邪。在急性期期間,常應用袪風藥來治療。

中醫師陳萍和表示,蕁麻疹病因雖較複雜,但溯本求源,終歸於風,因風為百病之長,多夾寒、濕、熱諸邪,邪氣侵入肌膚之間,與氣血相搏,氣血運行障礙,風團疊現。如同古籍中提到,「夫人陽氣外虛則多汗,汗出當風,風氣搏於肌肉,與熱氣並,則生。」;「風邪客於肌中則肌虛,真氣發散,又挾寒搏皮膚,外發腠理,開毫毛,淫氣妄行,則為癢也。所以有風疹搔癢,皆由於此。」總之,六淫所致此症,不外外感風、寒、濕、熱、燥之邪,搏結於皮膚肌肉之中,或與血氣相搏,都容易發為疹。

因此急性蕁麻疹常會使用所謂的祛風藥來治療。如消風散(當歸、地黃、蒼朮、防風、木通、牛蒡子、知母、胡麻仁、苦參、荊芥、蟬蛻、石膏、甘草)加減,或者銀翹散(連翹、金銀花、苦桔梗、薄菏、竹葉、生甘草、荊芥穗、淡豆鼓、牛蒡子,葦根)加減。

慢性蕁麻疹治療可配合補腎;養血改善。陳萍和表示,蕁麻疹內因多為肺脾腎虛弱,尤以肺脾失調為主。既有肝失疏泄、脾氣不足的一面,又有風邪內伏、濕邪阻滯的一面。且頑固性皮膚病與臟腑病變有著密切關係,多損害到腎,應適當運用補腎法;肝失疏泄引發此症發作,應配合養血熄風。

陳萍和表示,慢性蕁麻疹患者多伴有情緒煩悶,急躁易怒,失眠多夢,食慾不佳,四肢痠軟等症狀,中醫認為,「慢性蕁麻疹與肝脾功能失調有關,有些患者則因為肝陰不足,內風煽動引起,慢性蕁麻疹既有肝失疏泄、脾氣不足的一面,又有風邪內伏、濕邪阻滯的一面,其病理特徵是虛實夾雜。」此外,頑固性皮膚病與臟腑病變也往往有著密切關係,且多有損及腎陰、腎陽,如能恰當運用補腎法,往往可幫助病況治癒。

陳醫師表示,有些患者則是因七情內傷導致此症。由於肝主疏泄,情志內鬱可能化火、化熱、化燥傷陰,引起肝失疏泄,心肝火盛,或致腎水不調,或造成脾肺氣虛,腠理不密而發病。此時則可用養血熄風類中藥調理。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