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經緯網   2012-03-09 12:53:52   
字號:


















  去濕茶


  飲涼茶去濕,常用的原料主要有金銀花、木棉花、雞蛋花、野菊花、夏枯草 、茵陳 等,著名的復方去濕茶應是五花茶,還可以加入薏米、淮山 、茯苓、百合、白術 、生地、赤芍、藿香、紫蘇等,但是市面上的去濕涼茶並不多見,以清熱解毒居多。


  去濕湯


  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湯補,春天喝湯去濕,可以養肝護肝,喝湯有利於補充營養,容易被人體吸收。為古代名醫十大治病名方之五苓散(《傷寒論》),特別推崇“四時神藥”茯苓,其他配方有豬苓、澤瀉、白術、桂枝,利水滲濕,健脾化氣,茯苓也成了去濕湯的主料。


  還有豬橫脷煲雞骨草 或夏枯草,清熱祛濕,除肝熱;綿茵陳也是去濕能手,醫書稱“治脾胃二家濕熱之專藥”,可加蜜棗煲排骨或加眉豆煲雞腳。還有赤小豆粉葛 煲鯪魚或煲排骨,利水消腫,冬瓜薏米瘦肉湯則最實在,芡實、扁豆、眉豆等也能製作去濕湯。


  去濕粥


  中醫認為,濕邪分寒濕和濕熱,潮濕天氣屬於寒濕,容易鬱而化熱,飲食要清淡、易消化、易吸收。脾虛困濕是春困的主要原因,喝湯是最好的潤燥方法,健脾則應喝粥,唐代孫思邈說“春時宜食粥”,粥以米為主,以水為輔,水米交融,便於吸收,補脾養胃,去濁生清。


  薏米號稱“天下第一米”,既是常用中藥,又是常見食物,具有健脾胃、消水腫、祛風濕、舒筋骨、清肺熱等功效,廣西桂林民謠唱道:“薏米勝過靈芝草,藥用營養價值高,常吃可以延年壽,返老還童立功勞。”體質偏涼,容易腹瀉、畏寒,可以薏米、芡實、茯苓等煲粥。薏米黨參粥、山藥薏米粥除了健脾利濕,還可以補氣補血或強腎、除痹,還可以薏米、芡實、赤小豆、眉豆等做成“八寶粥”。


  陰陽平衡 膳食平衡


  3月21日迎來“春分”節氣,古人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這時的養生最應注意保持身體的平衡,無論精神、飲食、起居等,同時人體的血液處於旺盛時期,激素水準也處於相對高峰期,容易引發高血壓、月經失調、過敏性疾病等感染性疾病,此外傳染病也處於多發期,講究飲食衛生很重要。防病保健還要經常開窗,使室內空氣流通,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戶外活動,注意口鼻保健和個人衛生,避免情緒波動,保持輕鬆樂觀的精神狀態。


  專家提醒,要注意飲食平衡,禁忌偏熱、偏寒、偏升、偏降,以及定量用餐以達陰陽互補。以祛除濕熱為主,飲食宜清淡,多點食用健脾利濕的食物,防治故疾復發應重在疏導,肝主疏泄,在飲食上宜清補而不宜濁補,又因“肝主青色”,多吃一些青色的食物以養肝,而枸杞、核桃、花生、大棗、桂圓、黑豆 等甘味食物,可以補肝益腎,菊花茶、薄荷水等能清除肝熱。此外,酒會傷肝,春季不宜飲酒,也不宜吃羊肉、狗肉、麻辣火鍋等,以免積熱生瘡。


  [食譜推薦] 大棗茯苓粥


  [配料]茯苓20克、大棗10枚、粳米200克,冰糖適量;[製作]放入鍋中加水,煮至粥熟米爛;[功效]健脾利濕、養血安神。 (愛美網 )



 


責任編輯:袁丹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