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2012/04/03

調整字級:





中風患者一昧服活血化瘀藥,不一定適當。南京市中醫院醫師李繼英在台北的一場研討會中表示,中風急性期氣血逆亂,偏實熱體質且排泄不通暢,需通腑瀉濁,讓腸胃中的積滯排出,病情才能更快速改善。

部分中風患者面紅目赤,舌質紅絳,腳弓反張、抽搐,兩手緊握、脈弦數或兼有便秘。中醫師表示,此類型患者發生便秘時可在藥方中加入通腑瀉濁的藥材,反而不能服用活血藥。不分體質通通服用活血藥方,反而危險;尤其對體質偏熱的類型或階段不適合任意服用活血藥。

醫師建議,需考量服用西藥的狀況,如果病人已服西藥軟便劑,使用中藥的量便需拿捏,瀉下藥物過多反而不利。

中風患者當中體質偏血熱妄行者,中醫師表示,可以加入通腑瀉濁藥通便,降腹腔壓,同時減輕腦壓。如果中風後面色淡白,舌色黯淡,苔薄白或白膩,脈細緩或細澀兼有便秘,屬氣虛血瘀時,則考慮加入其它藥材。

出血型中風患者除了半身不遂,言語困難,還常見面紅目赤,心煩易怒,脈弦而有力,口苦咽乾,舌色紅絳,代表體內有熱,涼血中藥可以抑制這些症狀。

中風後,腦部病灶往往有大量的自由基,並出現其它病理變化,李繼英表示,這就是中醫所說的痰瘀釀毒,毒損腦絡。去痰化瘀,從現代來看可改善體質與循環,減少再次中風的風險。不過,實際處方仍需由中醫師依據個別患者的體質擬定,不宜自行用藥。

由於飲食不節、少動及體質因素,很多民眾在血管內日益堆積病理物質,影響血管彈性與暢通。中醫師指出,這類不利因素類似中醫說的痰瘀;主要需要益氣化瘀的方式改善。另中醫認為氣血不通暢,導致病理物質「痰瘀」堆積,久而久之也會在產生腫塊。

除了遺傳因素,不少人因後天缺乏養生觀念,以致慢性病控制不良,而發生腦中風導致半身不遂,或有人腦血管意外,急救無效而驟逝的惡耗。

醫師表示,病人常常是痰、瘀同時存在,針灸可去調整體質,並除去痰瘀,通血脈,去瘀血,還能疏肝膽,調氣機,改善情緒。針灸改善固有抵禦疾病及自我修復機能,同時增加代謝能力。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