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2012/08/15

調整字級:





燥濕化痰,中醫常用半夏、陳皮等藥,中醫師陳俊明指出,蒼朮、白朮也屬燥濕化痰藥,具代表性的藥方為二陳湯。

中醫師陳俊明在一場講座中指出,依中醫觀點,身體各部位,包含心血管都可能出現濕、痰的影響。太過疲勞、情緒不佳也會影響人體痰濕的代謝,需要補脾化濕,去濕化痰的藥方大都有助改善,但具體治療用方,建議由醫師處方。

有些民眾常出現便秘、腹瀉交替及水腫症狀,平時不太想喝水,精神不佳。中醫認為此多為脾胃失常,產生痰濕問題,中醫常用治療用藥有蒼朮、厚朴、陳皮、枳殼、茯苓,砂仁,豆蔻等。

中醫談的濕熱,一部分與感染因子有關,熱主要指感染後發熱的情形。另如胃火盛的說法,其實也常指消化系統的感染,火盛也是指感染的表現,煩渴、胃灼痛、舌苔黃、舌色紅同樣是常見的表現,脈像偏滑數。感染症的高熱時期、口腔黏膜疾病、內分泌疾病都可能導致這類的症狀。

中醫說的腸胃溼熱最常見症狀是猛拉肚子、稀便,伴隨惡臭、黏稠感,但有時裡急後重,想上大號,解完又覺得解不乾淨。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