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2012/10/30

調整字級:





痔瘡出血讓人心驚,中醫師陳曉萱表示,患有有內痔的民眾除了排便有鮮血,還會有解不乾淨之感,上完大號會還想再上。

中醫師陳曉萱指出,若早期感覺排便不順或肛門不對勁就趕緊就診,或許可以避免其惡化;發現糞便中或擦拭時有血,建議仍要找專科醫師鑑別診斷,以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

若確為單純痔瘡出血,醫師指出,中藥止血、抗發炎的效果不錯。以肛門外緣以上2公分的「鋸齒線」為界線,痔瘡可以區分為內痔、外痔、及混合痔。外痔主要的症狀為疼痛,尤其一旦因痔瘡出血,患者通常非常疼痛。

內痔主要的症狀為出血或者直腸部不舒服的灼熱感。痔瘡主因肛門長期地用力不當,而使得肛門管黏膜下靜脈發生曲張,當肛門黏膜承受過度張力,便合併黏膜和肛門周圍皮膚的脫垂。

肛門用力不當的原因最常見者為慢性便秘或腹瀉,人先天體質造成肛門緊或賀爾蒙因素,以及後天性疾病如肝硬化、慢性咳嗽、或甚至骨盆腫瘤等均可能為痔瘡的誘因。

婦女懷孕後由於胎兒擠壓,造成肛門壓力,容易導致痔瘡。中醫師陳曉萱表示,久坐久站或是懷孕都是痔瘡的誘發因子之一。

陳曉萱表示,懷孕後才出現的痔瘡多是由於孕婦腹腔生理變化而產生,適度治療通常可以改善;如可以溫熱性的藥材進行藥浴,讓血管通暢,或體虛者服用補氣中藥,多能快速改善。但如果懷孕前便有痔瘡問題,通常較難治療,復原比較慢,可能反覆發作。

很多民眾認為痔瘡、肛門灼熱,就必需要服用退火清熱藥物,多數人甚至以為痔瘡一定是火氣大,其實未必。醫師表示,除了觀察局部症狀,中醫多從整體考量。例如對於無精打采、有氣無力、食慾不振、瘦弱怕冷、肌肉鬆軟無力、舌色淡、脈弱的虛證消化排泄疾病、痔瘡患者,治療上需要健脾、補氣升提,搭配行氣、潤燥藥;中醫穴位治療則著重灸法,如足三里、氣海、關元、天樞等穴皆可運用。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