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13/04/17

調整字級:





腸躁症可配合穴道保健。中醫師劉漢濬表示,中醫可搭配針灸或按摩穴道,緩解腸躁症發作時的腸胃不適,主要可取手足陽明經的合谷穴(虎口處)與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同時應配合日常飲食減少刺激品,適當紓解壓力,以降低反覆發作。

劉漢濬表示,此外,還可針刺或艾灸任脈的中脘(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下脘(肚臍上方5寸)、關元(臍下三寸處)、氣海(臍下一寸半)等穴道,對於消化系統,有預防保健的功效。日常預防保健部分,應避免生食或暴飲暴食,以免飲食不節造成腸胃炎,腸道因而變敏感而得到腸躁症。含咖啡因食品、酒類、奶類與刺激性食物,對腸躁症病人的脾胃而言都是負擔,攝取上應該減量。

同時,適時紓緩生活上的壓力對病情幫助很大,規律的運動有助於放鬆心情。心態的調整也是一帖良藥,當容易焦急的心情能轉為平靜,腸躁症的不適會在不知不覺中改善許多。

整體而言,通常治療數週後,可以得到症狀的改善,但後續仍須注意飲食與情緒的調整,不然腸躁症容易反覆發作。

按摩合谷穴有助緩解腸躁症腸胃不適。(記者鄭綿綿攝)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乾元參藥行 的頭像
    乾元參藥行

    百年老店-乾元參藥行的部落格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