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常被認為缺鐵,因為缺鐵容易導致貧血。台灣中醫老年醫學會常務理事翁瑞文醫師表示,貧血的人適合補充鐵質,但補鐵未必都能完全吸收,就如同補鈣沒有維生素D一樣,會大打折扣,而傳統中醫認為,人體缺鐵原因有三,也就是心主血、脾統血、肝藏血,當血虛發生時,代表有缺鐵的情況。
翁瑞文醫師舉例指出,心主血,管理人體全身的血液循環;脾統血,脾胃吸收食物養份製造血液,使血液循行於脈內;肝藏血,肝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作用,例如孕婦產後往往瘀血停滯,三經皆受其病,以致於出現各種病痛,這是中醫的觀點。
翁瑞文指出,以前古代的人都是用鐵鍋煮飯炒菜,因為每天都使用,因此不容易生鏽,但多少都會有微量的鐵質釋放出來,現在已經沒有人再用鐵製鍋子,所以當貧血、血液循環不良時,就必須使用補血方適當調理。
不過,補充過多的鐵質也有副作用,如鐵質會沉積在血液中,造成心肝脾胃腎等臟腑的負擔,若長期累積在人體臟腑中,容易出現嘔吐、嚴重便祕、拉肚子、排黑尿、牙齒變黑等副作用,對身體健康來說並非好事,中醫講究中庸,過與不及都不好。
當歸補血湯、人參養榮湯、四物湯等都是補血方,其中當歸補血湯只有當歸、黃耆兩味藥,能補氣生血,適合治療氣弱血虛,勞倦內傷者,但當歸、黃耆的比例為一比五,原因在於中醫有「氣為血之帥」的說法,也就是說血液循行,主要是靠氣的推動。
鐵補太多 有毒性反應
鐵質補充太多有何副作用?台大醫院北護分院營養師簡妙凌表示,攝取的鐵劑量高,會有毒性反應,會出現噁心、嘔吐、體重減輕、胃潰瘍、腸道發炎等情形。
一般來說,鐵質是製造紅血球的必要元素,一旦缺乏時,則會出現缺鐵性貧血。簡妙凌營養師表示,以成年人來說,男性一天需攝取10毫克的鐵質,女性則為15毫克;懷孕第三期、哺乳者則需額外增加30毫克,意即一天需攝取45毫克的鐵質。
含鐵質的食物,以動物性比植物性多,動物性的食物如紅肉、豬肝、蛋黃、鴨血、豬血等;植物性食物則有紫菜、髮菜、堅果、紅莧菜、梅乾菜等。
單寧酸、植酸、草酸等食物會影響鐵質吸收,簡妙凌表示,膳食纖維過量也會影響鐵質吸收,銅、鋅、鈣等也都會影響鐵質的吸收;另身體處在鹼性環境中也是會影響鐵質的吸收。
引用網站: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