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12/03/08

調整字級:





骨骼的固密和空疏,與中醫所說「腎精盛衰」有密切關聯。中醫師羅明宇表示,有關中醫對骨質疏鬆的研究,提出腎氣虛是骨鬆的基本因素,同時還有脾虛、血瘀、肝血不足等病理因素,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因此骨骼的生長、發育、強勁、衰弱都與腎精的盛衰相關。

羅明宇表示,腎精足則髓生有源,骨賴髓養,骨骼得以滋養而強健、有力、堅固充實,若腎氣不足,腎精虧虛,則髓生化無源,骨失其養,則脆弱無力。中醫古籍也提到,「腎之合骨也」;「腎生骨髓」,「其充在腎」。也就是腎藏精,主骨而生髓。還有提到,「腎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腎之所合也。且有「腎精所生,精足則髓足,髓在骨內,髓足者骨強」的說法,闡釋了骨的固密和空疏是「腎精盛衰」的重要指標。因此骨質疏鬆症當屬於中醫的「骨痿」範疇,治療也以填補腎之精氣為主。

羅醫師表示,在「補腎」的同時,也要考慮到「補脾」,因為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先天之精有賴後天脾胃運化水穀精微的不斷充養。若脾胃虛弱,運化乏力,則勢必使精虧髓空。

骨質疏鬆症治療,從脾腎、氣血調理著手。中醫師羅明宇表示,骨鬆治療上,宜採取「脾腎同補」的方法,此外,益氣活血也是骨質疏鬆症的治療法則之一。

羅明宇醫師表示,骨質疏鬆症是骨骼的衰老表現,除了補脾腎,中醫強調,「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想要骨骼的生長、強勁,離不開氣血的溫煦濡養;當氣血充足,骨骼才可強勁。中醫在抗骨骼衰老的治療過程中,益氣活血、調理氣血也是很重要的原則。一般而言,骨質疏鬆症從骨結構表現上講是「鬆」,而病人的主要臨床感受是「痛」,在臨床治療中,用中藥「滋陰降火」,往往是緩解疼痛症狀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治療上以補腎為基本方法,配合健脾、活血、補肝等中藥共同治療。

羅醫師表示,中藥應用上,針對「腎陽虛損型」,常用藥有熟地、巴戟天、淫羊藿、鹿角、肉桂等。「腎陰虧虛型」,常用藥物有熟地、山茱萸、枸杞子、山藥、首烏、黃精等。「脾胃虛弱型」,常用藥有黨參、茯苓、白朮、黃耆、白芍、陳皮、升麻等。還有「肝血不足型」,常用藥當歸、白芍、川芎、木瓜、仙鶴草、熟地等。以及「氣虛血瘀型」常用赤芍、骨碎補、地龍、丹參等。

另外,還可根據其他症狀,進行藥方加減,如患者兼有畏寒、吃少便稀等狀況,應考慮加強脾腎陽虛;如肌肉抽搐、關節疼痛、腫脹,應袪風除濕,通絡止痛。如周身骨痛,則考慮寒凝血脈,理應活血化瘀。常應用中藥如:熟地、肉從蓉、桑寄生、骨碎補、續斷、威靈仙、葛根等。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