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經緯網   2012-03-07 14:45:50   
字號:


















  夏枯草,以夏季乾枯而得名,又叫夏枯頭、大頭花、棒褪草。夏季花穗枯黃時,採集花穗或全草,曬乾備用。現代研究證明,夏枯草花穗含夏枯草昔及花色苷;葉含金絲桃苷、蘆丁;種子含脂肪油和解脂酶;全草含水溶性無機鹽,包括氯化鉀、氯化鈉、硫酸鉀及鎂鹽,又含揮髮油。此外,尚含少量的生物鹼和順式、反式咖啡酸等。其煎劑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之作用,對痢疾桿菌、結核桿菌有抑製作用,對子宮及腸管有興奮作用。因含有豐富的鉀,所以又有利尿作用。


  中醫認為,夏枯草性寒,味苦、辛,入肝膽二經,具有清肝明目、散結消腫之功效,用於目赤腫痛、目珠夜痛、頭痛眩暈、瘰癘、乳癰、癭瘤、高血壓等。近年來,依據夏枯草之性味及現代藥理研究,拓寬了它的臨床應用範圍。


  1.急性乳腺炎:鮮夏枯草60克,搗爛,布包絞汁,隔水燉服,每日兩次,其渣加酒敷患處,每日換藥一次。


  2.急性扁桃體炎:夏枯草30~60克,水煎兩次,混合藥液後一日內頻頻服完,服時徐徐咽下,以延長藥液在咽部的滯留時間,使藥直接作用於病灶處,有很好的作用。


  3.急慢性結膜炎:夏枯草12克,開水沖泡,澄清後,分3~4次洗眼。


  4.鞏膜炎:夏枯草、野菊花各30克,水煎,分兩次服,以愈為度。(中國中醫藥報)



 


責任編輯:袁丹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乾元參藥行 的頭像
    乾元參藥行

    百年老店-乾元參藥行的部落格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