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2012/05/18

調整字級:





有些肝病患者在中醫觀點中屬於熱毒入血,中醫師姜文學在一場研討會中發表分析指出,此時除了清熱藥材外,需配以活血藥材如赤芍、丹參等活血藥才有助毒熱解除。

姜文學說,熱毒入血通常先滯後瘀,在清熱之餘不妨配以如赤芍、丹參、桃仁、川芎,澤蘭等活血藥材以改善病情。

當患者出現舌下血管曲張,肌膚、毛髮乾癟色暗,胸悶氣急時,多半是氣滯血瘀型的體質。屬氣滯血瘀型必須活血化瘀。中醫臨床常用藥物有丹參、桃仁、赤芍、三稜、莪朮等,但個案具體用藥選擇,仍須由醫師診斷後決定。

但熱毒蘊盛仍主要採清熱解毒,視濕、熱的嚴重程度而定。中醫臨床選藥如土茯苓、生薏仁、銀花、連翹、蒲公英、野菊花、半枝蓮、白花蛇舌草、黃芩、黃柏、黃連,板藍根等。陰虛內熱型則需養陰清熱,中醫師表示,多選用沙參、生地、麥冬、天冬、石斛、元參、天花粉、等。氣血兩虛型治以補氣養血,滋陰肝腎。

補氣藥可選黨參、人參、黃耆、太子參、白朮、茯苓、仙靈脾、何首烏等。醫師同時提醒,臨床上也有不少患者體質夾雜不同證型,無法單獨歸類,用藥仍然必須通盤考量。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乾元參藥行 的頭像
    乾元參藥行

    百年老店-乾元參藥行的部落格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