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22
根據農委會的資訊,台灣每年3月下旬至5月中旬是梅子採收期,台灣梅子的品種有胭脂梅、長藤、大青、桃形梅、萬山、山連、野生梅等。
成分功效
梅含有檸檬酸、蘋果酸、琥珀酸的梅子,可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其中檸檬酸可促進鈣質吸收。梅子除了可促進食慾,對於促進腸胃蠕動也有幫助。酸梅含有豐富的有機酸與礦物質、維他命C。
專家意見
不少民眾認為梅是所謂鹼性食品,但開業醫師柯大文指出,健康的人體本來來就能調節體內酸鹼值,使之呈現動態的恆定,所以食物無論屬性酸鹼,都可以適量均衡食用,尤其是平時只吃青菜的瘦弱民眾,不要因為求養生而刻意避開食用蛋白質,否則很容意營養不足。
注意事項
農委會指出,梅樹的鮮果青梅滋味苦,不宜生食,通常以鹽漬、糖漬加工製成食品。清明節前後採收的深綠色梅子適合製成脆梅,當果實變成淡綠色則適合做成紫蘇梅、話梅、茶梅及製作梅酒。等梅子成熟後變黃綠色則可用來釀製梅醋,製作梅子果醬與果汁,完全成熟的梅子則不適合做成加工品。
如何挑選
農委會提醒,梅子的加工品很多,然而其存放方式須特別留意,因為梅子的酸度會侵蝕塑膠製品,因此若需長期保存,須使用陶瓷或玻璃容器。製作良好的梅乾可以存放常達三、五年。
梅子的蜜餞製品不需冷凍、冷藏,原因是蜜餞的糖分在低溫下會產生結晶導致蜜餞變質。取用梅子需用乾燥的筷子或夾子,盡量不要沾到水分與油份以免發霉。
挑選梅產品需注意食品成分標示、製造日期與製造廠商名稱。罐頭包裝若真空安全鈕浮起,或封口不緊,輕搖有湯汁溢出,表示品管不佳不要購買。零售的梅製品需注意來源與製造廠商,最好選擇通過食品檢驗的廠商才有安全保障。(記者萬博超)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