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炎易造成關節局部紅、腫、熱、痛現象。北醫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鄭國宏表示,「肌腱」的功能為將使力的力量傳到骨頭以帶動關節,外圍有一層鞘膜稱為腱鞘。兩者常因過度且長時間使用,發生血行受阻及發炎反應。
中醫師鄭國宏表示,造成局部紅、腫、熱、痛的現象,即為肌腱炎。若沒有充分休息、積極治療,易形成慢性發炎,造成痠軟無力或僵硬、疼痛。臨床上常見對於手指的影響,包括如扳肌指、媽媽手。扳機指當手指彎曲的時候,會卡在因發炎而變得狹窄的腱鞘中,初期手指屈伸不靈活,輕度疼痛,且多在早上起床或者過於疲勞後加重症狀,在適當活動或熱敷後,可緩解。重者手指屈不能伸,或伸不能屈,手指常交鎖在屈曲或伸直位。
醫師表示,還有,媽媽手常見大拇指的伸肌,及外展肌腱經過手腕的橈側莖突,此處也時常因使力不當而造成肌腱或腱鞘發炎,因常與媽媽長時間抱小孩有關,而被稱為「媽媽手」。
肌腱炎還可能對於手臂肩膀、足部產生影響。中醫師鄭國宏表示,常見包括如網球肘、高爾夫球肘,肱二頭肌肌腱炎,以及岡上肌肌腱炎。此外,如膝蓋髕骨肌腱炎、足跟的阿基里斯肌腱炎,都是常見的足部影響。都可歸屬於「筋傷」的範疇。
鄭國宏表示,網球肘會影響手肘外側有疼痛感,手腕伸展使力或提重物時即可能引起此疼痛,嚴重時會引起手部甚至前臂痠痛無力。而「高爾夫球肘」屬於內側發炎,可見手肘內側有疼痛感,手腕屈曲、旋前動作或握拳時疼痛會加劇,握力變弱或因疼痛而無法用患側提物。以及肱二頭肌肌腱炎、岡上肌肌腱炎,對肩膀都會有牽連疼痛感。
在足部部分,包括可見膝蓋髕骨肌腱炎,造成爬樓梯、下樓梯,做起跳動作時髕骨下緣或韌帶處會感覺到疼痛,或膝蓋僵硬、痠痛。而足跟的阿基里斯肌腱炎,會影響踏、跳、走路、跑步等動作用力時,跟腱部位會出現疼痛。
鄭醫師表示,中醫認為,患者初期多為「氣滯血瘀」所導致的疼痛,應以活血袪瘀,消腫止痛為治則來處方。若是病久多為肝腎不足,氣血虧虛,以養氣血,補肝腎,壯筋骨的治則來處方。還可加入各部位引經藥,如上肢用桑枝、桂枝;臂膀用薑黃;下肢用牛膝;頸項部用葛根等,各隨疼痛部位的不同來加減用藥。
肌腱炎可配合穴道治療。中醫師鄭國宏表示,在用藥的基礎上再配合針灸治療,可局部取穴、循經取穴,或接經取穴等原則來處理。此外,應注意在剛發病初期階段,此時暫時勿推拿。
鄭國宏表示,搭配針灸治療,急性期有行氣活血消腫功能,久病者可幫助加強局部循環,增加自我修復能力。如網球肘除可考慮取局部的手三里(見左圖)、曲池、扭傷等穴外,遠端可考慮取陽陵泉穴(見右圖)來治療,增加治療效果。
醫師指出,在剛發病的前三天,或是局部仍有紅腫熱痛時,此時暫勿推拿。如板機指,手掌掌指關節旁的肌腱、腱鞘正在發炎,應避免再剌激它,可按摩痛點遠端位;在手肘內側的屈指肌群來緩解。飲食部分,則應盡量避免冰冷食物、花生、竹筍、酒類、辛辣等。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