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醫認為,糖尿病屬於消渴病的範疇。中醫師郭鈺安表示,根據病症的主次症狀,一般常分為上消、中消、下消三大類,也就是口渴多飲為上消、消穀善飢為中消、口渴且小便如膏者為下消,而陰虛體質較容易罹患這種病症。

郭醫師指出,糖尿病跟人體的肺、胃、腎三臟功能失調有很大的關連性,當肺燥津傷時,津液分布將會失常,以致脾胃不得濡養且腎精不得滋助;當脾胃燥熱偏盛的時候,往上可灼傷肺津,往下又可耗傷腎陰。

如果腎陰不足的話,則將導致陰虛火旺,這時亦可上灼肺胃,最後將造成肺燥、胃熱、腎虛等現象。值得注意的是,中醫認為,糖尿病病程拖太久將會陰損及陽,進而導致陰陽俱虛,而且久病入絡之後將促使血脈瘀阻,最後產生病情變化。

此外,郭醫師指出,中醫認為,飲食不正常的人也容易罹患這種病症,譬如長期吃太多肥膩類、辛辣類、香燥類食物,就容易損傷脾胃,進而導致脾胃運化不正常,久之就會積熱內蘊、化燥傷津、消穀耗液,最後就會誘發糖尿病。

情緒異常的人可能也會罹患這種病症,譬如長期受到過度的情緒刺激,包括鬱怒傷肝造成肝氣鬱結,以及勞心竭慮等導致鬱久化火、火熱內蘊,最後消灼肺胃陰津而誘發糖尿病。

勞慾過度也可能是誘發因素之一,當民眾經常縱慾過度或勞動過度的話,將促使腎精虧耗、虛火內生,這時候火會因水竭而益烈,水因火烈而益乾,長期下來將導致出現腎虛、肺燥、胃熱等現象,最後就誘發糖尿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