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肝病是循著濕、熱、鬱、瘀、毒的發展過程,通常肝病雖然病情複雜,不過只要對症用藥、治療得當,根據病因病機,增強肝膽脾腎的功能,調整新陳代謝,都能獲得不錯的療效。


正常人肝臟內含有少量脂肪,約占肝重的2%~4%。在正常情況下,脂肪在人體內分解、合成、儲藏與運輸而呈現動態平衡,肝臟則在這一系列生化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當人體內脂肪代謝異常,導致過量的脂肪堆聚在肝臟裏,並超過肝重的5%以上,於是形成了脂肪肝。


通常高血脂症的人不見得就會伴隨脂肪肝,不過脂肪肝患者即使伴有高血脂症,也不應貿然使用降血脂西藥。這是因為多數降血脂西藥具有促使血液中的脂質集中到肝臟進行代謝的功能,罹患脂肪肝的肝臟原本就存在有脂肪代謝障礙,對從血液中突然送來的脂質就更加難以處理,因而增加堆積在肝臟內的脂質含量,這正是會加重脂肪肝的病症。


臨床上發現,長期濫用降血脂西藥者可發生肝門靜脈炎與肝門靜脈周圍纖維化,甚至會造成脂肪肝往肝硬化發展。對於伴有或不伴有高血脂的酒精性脂肪肝,最佳治療方式則是戒酒,而且多半無須服用降血脂藥。


肥胖症引起的脂肪肝與糖尿病性脂肪肝伴有高血脂時,如無冠心病存在時,就應以控制飲食、多運動(如慢跑、游泳與登山等)和治療原發病為主。


至於單純性脂肪肝患者,只要切切實實做到戒酒、控制體重以及改變不良生活習慣,不用任何藥物即可恢復正常。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脂肪肝也是肝臟疏洩失司,脾濕運化失當,陰陽失了調和,辨證上仍得分型論治:


 


(一)肝胃不和型: 舌質淡、苔薄白與脈弦,症見脘悶食少、肝區脹痛、肝臟腫大或有噁心、腹脹的現象。當治以疏肝和胃之法,方用柴胡疏肝湯加減。


 


(二)肝膽濕熱型: 舌質紅、苔黃膩與脈弦,症見脘悶食少、口苦口乾、或伴有噁心、肝區脹痛、肝臟腫大、大便秘結與小便短赤的現象。當治以清熱利濕之法,可應用小柴胡湯與黃連溫膽湯合方加減。


 


(三)脾虛濕盛型: 舌質淡、邊有齒痕與脈濡細,症見納少、餐後腹脹、肝區不適、乏力或伴有胸悶、噁心、大便溏與小便清長的現象。當治以健脾化濕,方用六君子湯與平胃散合方加減。對於無明顯症狀而身體檢查出現脂肪肝症候者,則可應用四逆散加何首烏、草決明、丹參、薑黃、乙金、山楂、澤瀉、佛手柑與荷葉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