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早秋好發疾病

2007年 09月03日


本周正式進入秋涼氣候!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說,夏轉秋時溫差變化大,與上月平均溫度相比可能降低約3℃,易誘發呼吸道疾病、皮膚癢等不適症狀。中醫師許桂月也說,9月7日是白露,為進入涼秋的第1個節氣,可挑選時令蔬果,如甘蔗汁等,利用食材潤燥等作用,預防秋燥引起的不舒服。報導╱醫療組 攝影╱翁玉信



天氣是不是要變冷了呢?(設計對白)




好發症狀




點下放大

戴口罩緩氣喘過敏


何一成醫師指出,日夜溫差較大時,門診中因呼吸系統疾病就醫的患者比平常增加近3成,包括氣喘、鼻子過敏、咳嗽等,尤其是抵抗力較弱的人更容易著涼,易引發呼吸系統疾病。過敏容易在早上起床時發作,前一晚睡覺時要在床頭放一件薄外套,以及裝溫熱水的保溫水壺,早上在還沒下床前,一起來就先套上外套或喝溫熱水。另外,外出時要隨身帶口罩,準備進入冷氣空間時如捷運站,就戴上口罩預防吸入冷空氣,讓鼻子保持溫暖。而有過敏病史的人一旦出現鼻子發癢、打噴嚏的情況時,應立刻吃抗過敏的藥,即可改善,如果等到氣喘發作或咳嗽等症狀出現,就至少得花1個星期治療。



點下放大

皮膚乾燥少吃肉類


當氣溫逐漸下降,身體為了防止體溫過低,血液循環會變慢,皮膚表面的血液循環也會跟著變差,導致皮膚乾燥、缺水而發癢。何一成醫師表示,夏轉秋的時候最好減少肉類的攝取,因肉類含豐富蛋白質,身體在消化蛋白質時也會消耗水分,且體內過多的蛋白質需藉由水分排除,很容易導致身體水分不足,引發皮膚乾燥發癢。由於每人每天蛋白質的攝取量應在50到75公克,所以每餐飲食中肉類的攝取量若保持在3根指頭的體積,即可補足身體所需的蛋白質,又不會過量。



點下放大

頭皮避免忽冷忽熱


秋天較易有皮膚乾燥的情況,引發脂漏性皮膚炎或乾癬,使得頭皮屑增加。要預防頭皮屑在季節交替時增加,應避免頭皮的溫差太大,如當戶外溫度高、室內開冷氣,在這兩種溫度下進出,毛囊會緊縮或分泌油脂,而產生頭皮屑。若從室外回家,應過5分鐘後再開冷氣,且冷氣的溫度與戶外溫度不要超過5℃以上;若是到有空調的辦公大樓,可先在1樓大廳待5分鐘,避免頭皮溫差過大。



點下放大

曬太陽減情緒低落


秋天蕭瑟景物會讓情緒敏感的人易低潮,且進入秋天後日照時間較短,導致腦部的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運作異常,心情易不好,尤其有憂鬱症病史的患者,約有2成的比例,會在沒有外在壓力的情況下莫名發作。季節性的低潮可多曬太陽或運動來改善,如在傍晚4到5點時到公園散步,補充日照不足,而且曬太陽或運動最好每天進行,或至少1星期運動2次,每次持續半小時。




預防秋燥


許桂月中醫師表示,天氣漸漸轉涼、濕度變低時,身體的水分較容易耗損,若不想進補,可吃超市就買得到的食物或當季蔬果,有助預防秋燥引起的口渴、皮膚乾燥、咳嗽、大便乾結等。



點下放大

杏仁預防喉嚨發癢


杏仁入肺經,有潤肺鎮咳的作用。夏轉秋時氣溫變化較大,可以泡杏仁茶或吃市面上販賣的杏仁豆腐或杏仁露等點心,可保養喉嚨、防喉嚨乾癢。





注意:容易腹瀉者和懷孕的人不能喝。



點下放大

牛奶補氣血潤皮膚


中醫認為牛奶能補虛損、益肺氣、滋潤皮膚及潤腸通便,在秋天裡皮膚較易乾燥的人可多喝牛奶,有滋潤皮膚作用。而且牛奶益氣血,氣血若充足,較不會感到疲倦或四肢無力。





注意:乳糖不耐症、腸胃不好的人不能喝。



點下放大

甘蔗汁能生津利尿


甘蔗有滋陰解熱、生津潤燥的作用,在氣候漸轉乾燥、溫差大時,身體容易因燥熱而有便秘的情形,喝甘蔗汁有助緩解大便乾燥、小便不順暢的情形。





注意:糖尿病患者宜適量飲用,1天不要喝超過200c.c.。




菱角促使排便順暢


菱角能健脾養胃,煮熟後的菱角性味甘平,適合因天氣乾燥而大便較乾硬的人吃,讓排便較順利。





注意:口乾舌燥、容易脹氣的人不適合。



點下放大

芋頭助開胃清腸道


芋頭性平味甘辛,能開胃生津、補氣益腎等,可緩解胃痛、痢疾等疾病。長庚醫院營養師曹雅姿指出,芋頭膳食纖維高,可促進腸胃蠕動,減低腸黏膜接觸毒性物質的時間,預防腸胃道疾病惡化。





注意:腸胃道阻塞、容易脹氣的人不能吃。




飲食注意




點下放大

早秋較適合平補


中醫認為國曆進入9月已算早秋,雖然早秋能感覺到涼意,但不應急著十全大補,易火氣上升、腸胃不適等,可以先用平補的方式,例如以桂圓、紅棗、白木耳加上冰糖烹煮後當甜點食用,有助預防冬病早發,且能調理因夏季濕熱、飲食失調帶來的後遺症。



點下放大

減少攝取瓜果類


瓜果性寒涼,適合在夏天吃有助消暑。但現在氣溫變化較大,若不注重保養,吃太多瓜果,寒性易滯留於體內,引起喘咳、發燒、疲倦、體力不濟等情形,所以應減少瓜果的攝取量,避免導致體質過於寒涼。




專家說




點下放大

感冒與過敏不同


感冒和過敏的症狀差不多,但感冒約1周會痊癒,過敏卻會持續2周以上,若開始有打噴嚏、流鼻水等情形,應就醫檢查,判斷是感冒或過敏引起的身體不適。



點下放大

潤燥能提振精神


秋天陽氣漸收,白露後雨水減少,天氣乾燥,尤其白天溫度高,清晨和晚上較涼,人體要適應氣候需補足氣血,可用合適的中藥進補,如百合等,以平補為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