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2012/05/03

調整字級:





中醫認為身與心交互影響,張欣醫師在一場研討會中指出,身心症即是身心失衡,引發健康損害的病症。

中醫所說的肝與現代說所說的精神、神經有關,張欣提到,因此中醫認為身心問題初期多傷肝,所以常見肝鬱、肝火上炎、心肝火旺的說法,也有心腎不交、肝腎陰虛,夾痰夾瘀的歸類。後期則會有陰虛、陽虛的問題。

針對不同體質的身心病症,張欣指出,中藥如柴胡疏肝散、丹梔逍遙散、甘麥大棗湯、小柴胡湯、柴胡桂枝龍骨牡蠣湯、酸棗仁湯、黃連阿膠湯、半夏白朮天麻湯、溫膽湯及有許多其他方劑都能用於治療身心失衡。

例如因精神疾病出現亢奮、舌紅、苔黃膩,脈有力的現象時,中醫多歸為痰瘀兼痰火的問題,可處方溫膽湯或合併其他藥方加味調整,以改善病情。

中醫認為有些患者,津液水分代謝出現問題,且容易感到驚嚇,中醫稱此為痰多胸悶、心悸膽怯、虛煩不得眠,需要安神鎮靜、化痰清熱,治療也可以加減溫膽湯為主。中醫師指出,如果需要清火力道更強,需要酌量加重清熱藥等或合併其他藥方以加強效果。

醫師指出,民眾的身心症狀包含失眠、焦慮、沮喪、失落感、情緒失控、流淚、食慾不振、胃痛、腹瀉、頭痛等,症狀程度輕重不同,有些嚴重至出現輕生念頭。相關問題不容小覷。

身心症病患體質或有不同。有些患者偏瘦、說話快而急躁,如連珠炮者多屬陰虛火旺型,常見急躁易怒、心煩睡不著、頭暈漲痛、口乾舌燥、耳鳴,常用方為加減酸棗仁湯,心悸健忘、多夢易醒、疲倦乏力、便溏、面色蒼白,多需要養心安神,健脾益氣。不過,個別患者實際應用時仍須由中醫師處方。

針灸、穴位治療能發揮鎮靜安神作用。張欣醫師指出,中醫認為微針可通經脈,調氣血,有緩解身心問題。

針灸、穴位療法常用於改善緊張焦慮。張欣指出,平時精神緊張、壓力大的民眾如果時常有肩膀僵硬、頭痛、全身無力、失眠、胸悶、健忘心悸、口乾舌燥、容易發怒等症狀時,在中藥之外,可採用針灸治療。

醫師表示,針灸、穴位按壓能調節機體臟腑、氣血、經絡的陰陽平衡,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透過針灸刺激特定的穴位,維持局部和全身組織穩定性,使疲勞的症狀得以緩解。治療上大致分為體針與耳穴療法兩類。

耳穴如耳神門、交感、內分泌、皮質下為主穴,再隨症加減治療。神門具有鎮靜、鎮痛、及安眠作用。交感點調節交感、副交感神經功能。皮質下具調節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功能失調作用。

醫師指出,治療以合谷、足三里、內關、神門為主穴,再隨症加減治療。內關穴則可以調和脾胃、寬胸理氣,使患者有寧心安神感覺。足三里則常常用來健脾益氣、消除疲勞及增強免疫力,常常感到倦怠的人可以針此穴,為消除疲勞最好穴道。位於手背的合谷穴是很好的止痛、消炎穴道,有頭痛症狀的人可以加針合谷。肌肉緊繃的患者可以針太衝穴及陽陵泉。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