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12/05/28

調整字級:




一年有24節氣,隨著氣候的不同,好發的疾病也有所不同。中醫師羅銘鴻表示,很多疾病隨著節氣的更替變異,所以節氣與疾病存在著極為密切的關係。

羅銘鴻醫師指出,民眾只要能夠掌握其中的規律,主動調理或改變生活方式,這樣就能夠及早做好預防的工作,有助於減少受到疾病的侵襲或傷害,這就是順應節氣又很容易做到的養生之道。

羅銘鴻舉例指出,如立春到清明期間節氣依序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這時候的生物激素變化是最旺盛的時期,因此,人體內血液循環旺盛,所以比較容易出現血壓升高、痔瘡出血、皮膚搔癢、女性月經失調、精神疾病、過敏性疾病、鼻炎、濕疹等疾病。

穀雨到立夏期間節氣依序為穀雨、立夏,這時候的陽氣越來越旺盛,因此,有些人容易發生心悸、神經痛、眩暈等症狀;小滿到夏至期間節氣依序為小滿、芒種、夏至,這時候剛好接近梅雨季,在又濕又悶的環境下,皮膚病、神經痛的病情可能會加重,同時也是胃病、痛風等病症復發期。

小暑到處暑期間節氣為小暑、大暑、立秋、處暑,這時候天氣轉趨炎熱,容易出現消化系統疾病,像是腹瀉、中暑、腸胃病、眩暈等疾病都可能會發生;白露到秋分期間,這段時間的節氣依序為白露、秋分,這時候氣候早晚溫差變化大,因此,人體容易發生感冒、鼻炎、哮喘、支氣管炎、哮喘等病症。

寒露到立冬期間節氣依序為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此時氣溫逐漸下降、變冷,因此人體容易出現哮喘、扁桃腺炎、咽喉炎、鼻炎、痔瘡等疾病,而且症狀可能又更加重;冬至到大寒期間,這段時間的節氣依序為冬至、小寒、大寒,這時候剛好是天氣最冷冽時期,所以身體容易發生受寒、心臟病、中風、高血壓、腦溢血等疾病。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