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13/02/07

調整字級:





年終居家大掃除可能增加外傷及肌肉勞損現象,造成下背痛問題。北醫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高嘉鴻表示,下背痛可依發生時間長短大略分為兩種──發作三個月內為急性下背痛;三個月以上為慢性下背痛。急性下背痛常見因姿勢不良、扭拉傷、外傷、骨折脫位所致;多因筋骨失養或勞損增加誘發機會。

中醫師高嘉鴻表示,下背痛的危險因子,包括如有經常需常彎腰、轉身、舉重物的族群。中醫認為,主要為外力傷害、勞損傷害、筋骨失養及風寒侵襲所致。生活中的外傷及勞損,互者高齡患者多為筋骨失養或為勞損。當外力傷害如扭拉傷、壓砸、閃挫等損傷,會使氣滯血瘀,氣血運行不暢,造成受傷部位疼痛,特點是痛有定處、定點不移、刺痛拒按、局部血瘀等。

高醫師另表示,腰肌勞損如長期不正確的姿勢,及生活習慣不良,造成特定肌群過度過量使用,或長時間坐臥、站立、行走等所致,特點是腰部緊痛,勞動則加劇,休息後稍緩。

中醫認為,「肝主筋、腎主骨」,年長體衰及肝腎虛損造成筋骨退化,氣血虛衰,導致運動功能下降,特點可見到腰背部空痛重墜,腰痛如折,肢體酸軟無力,活動受限,且可能伴有眩暈、耳鳴的現象;如再加上風寒濕、外部環境的變化,也會加重造成體內氣血循環失序,常見伴隨腰痛,多可見其他風寒症,如腰背拘緊,酸痛僵硬等症狀。

中醫治療下背痛可配合針灸、整復推拿,及內服中藥。北醫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高嘉鴻表示,多年久病慢性患者多為虛證,新傷發炎急性腫痛多為實證。實證患者以「瀉法」治療,虛證患者則以「補法」。急性扭挫傷,應先冰敷避免瘀腫加劇,再以針灸或傷科手法治療,搭配外敷袪瘀消腫藥材,並可內服行氣活血方。

高嘉鴻表示,針灸行氣通絡,治療上根據下背痛的部位及病因,辨別屬於經筋病或經絡病;經筋病以局部阿是點為治療主軸,經絡病則以經絡辨證為主。足少陽經腰痛,疼痛大都出現在軀幹外側及脅肋部位;足太陽經腰痛,疼痛通常出現在軀幹背側及脊柱兩旁。督脈腰痛以脊柱為主。


取穴時,若是足太陽經腰痛,可取委中、腎俞等穴;足少陽經腰痛,可取陽陵泉、環跳穴;督脈腰痛則可選取命門、腰陽關穴。

高醫師表示,內服藥部分,一般急性疼痛常用如復元活血湯,正骨紫金丹等藥方以行氣活血袪瘀;年老久病則可選用獨活寄生湯,龜鹿二仙膠等藥方,以補養肝腎筋骨。此外,年老虛性腰痛,可針灸施以補法手法,還配合熱敷、艾灸或中藥薰蒸,加上適當推拿按摩,搭配補養肝腎、填精補髓藥方。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