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13/03/01

調整字級:





治療缺鐵性貧血,從「培補脾腎、益氣養血」著手。北醫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陳萍和表示,缺鐵性貧血初起一般症狀較輕,經正確治療,合理調護,便可痊癒。但此症發病緩慢,病程長,經治療症狀緩解後,還須鞏固療效,不可即刻停藥,否則易於復發。

中醫師陳萍和表示,治療時以腎虛為源,脾虛為關鍵。若貧血時間過長,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失於濡養,可能嚴重影響體力、智力發育,甚至出現脾腎陽虛、陰虧陽竭的危險。缺鐵性貧血其本在脾腎,基本病機在於臟腑氣血功能失調。由於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因此缺鐵性貧血發病,脾胃為關鍵,腎虛為根源,尤以脾虛最為重要。可藉由健運脾胃,改善消化吸收功能,益氣生血,是治療缺鐵性貧血行之有效的方法。

陳醫師表示,原則上以培補脾腎、益氣養血為主,根據不同的發病原因,不同的臟腑虛損以及病勢的輕重不同,分別可應用健脾益氣、補益心脾、滋補肝腎、健脾補腎等不同治法。同時,應注意合理補充必需的營養物質,補充鐵質,也是治療缺鐵貧血的重要環節。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