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13/09/13
調整字級:   

腎結石患者常突然間產生疼痛,令人痛到不行。新北市中醫師公會臨床醫學講師林奕良表示,傳統中醫認為,腎結石屬中醫「石淋」的範疇,常跟先天不足、腎陽虛弱、久病耗傷腎陽等因素有關,再加上愛吃辛熱肥甘厚膩食物,導致濕熱內生而致病,屬於標、實、熱為主的病症。

林醫師指出,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結石可分成草酸鈣、磷酸鈣、尿酸結石、胱氨酸、磷酸銨鎂等,只要形成結石,不管是那一種都會損傷尿路黏膜,進而造成黏連、梗阻、嵌頓、腎盂積水、尿路感染等病理變化,患者會出現血尿、腰腹絞痛,甚至寒顫、高熱等症狀,影響患者生命健康,應及早治療比較好。

治療上通常分期辨治,可分為發病前期、急性發作期、緩解期三期。在發病前期,通常無明顯症狀,或僅一側腰部輕微痠痛或脹痛,疼痛較固定,常被患者所忽視,像這種情況可以三棱、莪朮、乳香、沒藥等藥材加以活血行氣,輔以金錢草、石葦、車前子、白茅根等藥材加以利濕通淋;使用續斷、杜仲、川牛膝等藥材以便溫腎壯腰;稍佐蒲公英、魚腥草、敗醬草等藥材以便清熱解毒;使用旱蓮草、女貞子、白芍等藥材可以滋陰養血。

林奕良醫師進一步指出,在急性發作期,患者常會出現腰部疼痛和血尿,而且疼痛較劇烈,有時候會有絞痛,可放射至下腹部、腹股溝或股內側,這時候患者早已氣機不暢,不通則痛,治療當急則治其標,先以活血行氣、利濕通淋、清熱解毒作為主要治則,同時依照個別體質加減劑量。

在緩解期階段,患者常會出現腰部痠痛的情形,而且痠痛部位固定,常伴有腰部痠軟乏力,以及喜溫惡寒等腎陽不足的症狀,患者還猶存小便色黃、渾濁等濕熱蘊結膀胱的症候,治宜溫腎壯腰、利濕通淋、活血行氣,並輔以滋陰養血的藥材,同時稍佐清熱解毒的藥材以便清餘毒、防感染。

 

《腎結石處理方法》術後非一勞永逸 再發率高

 

【記者萬博超、陳敬哲/台北報導】 2013/09/13
調整字級:   

 


突然尿量減少,或下腹部突然疼痛,都有可能是結石惹禍,腎或泌尿道結石,沒有單一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與水份攝取不足有關,大量喝水有助於結石排出,但排尿量不足,有導致惡性循環,結石越長越大,必須使用手術才能改善症狀,透過身體檢查發現細小結石,才能減少手術風險。

尿路結石再發率高達90%以上,西園醫院院長泌尿科醫師陳淳表示,要摘除部分取出不易的結石,必須結合如經皮腎截石等手術及體外震波,然而取出結石只是尿路結石治療的開始,並不能一勞永逸。

陳淳醫師表示,結石取出方法很多,包含經尿道輸尿管鏡截石、經皮腎截石、體外震波碎石、腹腔鏡取石、開腹式取石等,目前開腹取石較少用。有些患者伴隨感染風險,手術前後必須使用抗生素。

尿路結石如有症狀,主要為側腰痛、血尿等。若未及時治療則可能發生反覆的尿路感染,甚至因結石長時間阻塞輸尿管,造成腎功能受損;分佈型態包含腎臟、輸尿管、膀胱及尿路,依照結石成分又可分類,尿路結石不一定痛,一旦嚴重阻塞與感染,病情卻非常嚴重。

8成尿路結石無症狀,2成可能出現解尿酸痛、血尿,腎絞痛等。除了喝水不足,當有尿路感染時,罹患結石風險增加,主要是尿路保護膜遭破壞,讓結晶更易成型沉積。

治療較大的結石造成的症狀還是得考慮手術,但視臨床診斷與醫師評估而定。尿路結石的成因複雜,多重因素會產生不同成分的結石。例如有混合型結石,草酸鈣結石,磷酸鈣結石,尿酸結石,磷酸銨鎂型結石等等。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周固表示,腎結石成份百分之八十是草酸,其他則是尿酸與其他成份,尿的濃渡過高累積在同一處,就有結石的高風險,導致器官發炎後,又更容易引發結石,不斷惡性循環讓結石傷害提高,若結石體積很小,多喝水增加排尿量可以幫助結石排出體外,但如果體積太大,就必須使用手術。

結石手術有體外震波或經皮腎截石術兩種,腎結石在2.5公分以下,輸尿管結石在1公分以下,可選擇超音波高頻率震破石頭,再藉大量水份與藥物排出體外;結石太大或發炎導致化膿,就必須放入導管取出石頭,把膿液導流乾淨,才能有效治療,但手術風險較高。

周固解釋,施行經皮腎截石術後,每一個人的回復期都不相同,沒有特別狀況可立即返家,定期回門診觀察傷口與引流管,但如果出血、化膿、傷口發炎,就必須留院觀察,改善病況後才能返家,特別強調平常應多喝水、不要憋尿、規律接受健康檢查,就能減少結石威脅身體風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