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 心腦血管系統的“保護神”




紅花,又稱紅藍花、草紅花,為菊科植物。晉代張華著《博物志》稱中原的紅花是“張騫得種于西域”,可知其為絲綢之路上的物產之一。早期紅花是用於染料的,後來才用於醫藥。

紅花用於治病的最早記載見於東漢著名的醫藥學家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在“婦人雜病篇”中載有主治:“婦人六十二種風,乃腹中氣血刺痛”的紅藍花酒,其後,歷代本草醫籍對紅花均有記載,且多用於婦科血症,如唐《新修本草》載治“產後諸疾”,宋《開寶本草》載“主產後血運口噤,腹內惡血不盡”,明《本草蒙筌》載:“惟入血分,專治女科”,《本草綱目》亦載其:“活血…通經”。

可見,祖國醫藥學對紅花功能的認識是活血通經、化瘀止痛,為行血和血之要藥。臨床主要用於婦女血瘀所致經閉、痛經等症。其實,紅花的藥用價值遠遠不只是在婦科,現代研究顯示,紅花在保護心腦血管系統、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方面有顯著的作用

藥理作用研究表明,紅花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保護心腦血管系統作用。

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紅花有輕度興奮心臟、降低冠脈阻力,增加冠脈流量和心肌營養性血流量的作用;紅花對實驗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或心律失常等動物模型均有不同程度的保護和對抗作用;有擴張血管的作用,紅花注射液可使緊張性增高的血管呈現血管擴張作用;降血壓作用,紅花煎劑、水提液及紅花黃色素對麻醉犬、貓或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壓作用;改善微循環作用,紅花黃色素及粗提物有改善外周微循環障礙作用,使血流加速,毛細血管開發數目增加,血細胞聚集程度減輕;紅花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強纖維蛋白溶解作用,能延長血栓形成時間,縮短血栓長度和減輕重量,有抗凝血作用。

降血脂作用:國內外眾多的研究報導認為紅花油有顯著的降血脂作用。口服紅花油可降低高膽固醇血症家兔的血清總膽固醇、總脂、甘油三酯及非酯化脂肪酸水準,並可降低大鼠血清膽固醇。實驗證明紅花油對某些動物不但能使其血清膽固醇及甘油三酯明顯下降,還能使動脈粥樣硬化病發生明顯消退。

紅花油是已知植物油中含亞油酸最高的油脂,亞油酸是人體必需的不飽和脂肪酸,人體自身不能合成,必須要從食物中攝取。它的主要作用是在降低對人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同時,可使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對降低血脂、防治冠心病有利。因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容易析出膽固醇,而沉積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壁的增厚,彈性下降,引起結締組織增生,即血管硬化,引起冠心病、中風、偏癱等疾病。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不僅不易析出膽固醇,還能清除血管壁上沉積的膽固醇,送回肝臟分解。

亞油酸又是人體合成前列腺素的主要原料,它具有擴張血管,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還具有軟化血管,增加血液迴圈,預防衰老和調節內分泌等作用。

增強耐疲勞、耐缺血缺氧能力:紅花黃色素腹腔注射,可明顯延長小鼠的游泳時間。紅花煎劑、乙醇提取液或紅花黃色素腹腔注射能明顯延長小鼠常壓及減壓耐缺氧時間,延長小鼠對異丙腎上腺素增加耗氧量減壓耐缺氧時間,還能延長小鼠亞硝酸鈉中毒致組織缺氧的存活時間。

此外,紅花還有增強免疫力、鎮痛、抗炎、鎮靜、抗驚厥作用

大量的臨床應用也表明,紅花對以下幾個方面的心腦血管疾病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1.冠心病:單用紅花或用紅花為主藥製成湯藥治療冠心病有顯著療效。有人用紅花配三七、丹參、川芎等水煎服,治療冠心病,總有效率達83%。另有用紅花、郁金、丹參、栝樓,經煎熬成流浸膏再烘乾研碎後壓成片劑,每次10片,日服3次,以4周為一療程。90%以上心絞痛患者的症狀獲得不同程度的緩解。初步證明:對輕度、中度慢性冠心病、心絞痛效果良好,並具有如下特點:療效出現較快;服藥期間療效較穩定;對合併有第一期和第二期高血壓的患者同樣有效。服藥後幾乎無副作用。

2.腦血栓:用50%紅花注射液15ml加入到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靜滴,每天一次,15次為1療程,觀察治療137例,總有效率94.2%,與西藥對照組(總有效率72%)的療效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尤其是對輕、中度的腦血栓患者效果更好。

3.腦動脈硬化症:用10%紅花注射液加10%葡萄糖注射液混合進行穴位(風府、啞門、風池)注射,每穴注射1ml,三天注射1次,10次為1療程,間隔10天再進行第二療程,總有效率達96.6%。

4.高血壓腦溢血恢復期之偏癱:用50%紅花注射液15ml加入到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靜滴,每天一次,14天為1療程,療程間隔7~10天,總有效率92%。療效明顯優於西藥對照組(P<0.01)。

此外,紅花還被用於預防和治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高脂血症、高血壓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症等多種心腦血管疾病,均有顯著療效。可見,紅花的確不愧為“心腦血管保護神”的美稱。 (梅全喜)

文章來源:中國中藥材GAP網


引用網站:大紀元新聞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