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熱誤補病灶恐塞 紅腫先清熱解毒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2011/08/31

調整字級:



中醫治病分寒熱虛實,實熱誤補,小心病灶塞住。中醫師李政育在一場研討會中提到,實熱狀態還補,等於塞住與包圍,長時間下來容易形成癰疽、腫毒。

中醫用藥多有步驟,當傷口難癒,紅腫熱痛時,中醫師李政育指出,多用清熱解毒藥為主;沒有明顯感染發炎或熱痛,但癒合力較差者,中醫多以補氣、活血藥改善。補氣藥方主要是針對慢性體虛的病患;不過,傷口感染發炎急性期仍需搭配清熱解毒藥方,以發揮類似消炎的作用。

對於各種傷口,醫師建議在急性期則要保持傷口的清潔,別刻意搔抓,以免造成次發性的細菌感染,須藉由適當的休息及避免熬夜,以免造成免疫力下降而影響恢復,醫師更不建議穿太緊的衣物以免摩擦時,增加傷口痛感。若要局部的抗生素及藥物也可請皮膚科醫師開處方,不要亂塗一般藥膏。

中醫內服藥中,針對腫毒實熱患者,常用仙方活命飲加減方活血止痛,消腫潰堅,清熱解毒,該方主要有金銀花、陳皮、當歸、防風、白芷、甘草、貝母、天花粉、乳香、沒藥及皂角刺等藥材,為治瘡瘍腫毒常用方。

凡病患皮膚紅腫、化膿發炎,或膿未發出時,皆常見中醫使用。局部發炎或驅除皮膚組織病理產物有很好的效果,屬中醫重要的活血化瘀藥方。

當急性發炎消退,中醫常用補肝血藥修復血管。李政育提到,腫炎消去後,補肝血藥可使組織不變形,適度應用可維持組織彈性,補脾、肺氣之藥則促進細胞新生。

中醫認為,血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它運行於脈絡中,周流全身,循環不休,為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提供營養。實際上人一旦進入老年期,都有不同程度的瘀血存在,老年斑與皮膚粗糙、鞏膜混濁;或是腫瘤、中風、冠心病、動脈硬化、高血壓都與此有關。

老年人之所以容易出現血瘀,在於元氣已虛。老化造成腎虛、氣虛,以致於元氣、動能衰竭,於是瘀血阻礙了循環,臟腑無以滋養,人體必然因之而更虛弱,加速衰的過程。

儘管老年人大都有血瘀的問題,但任何人生病時,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身的血液循環毛病,此時依照醫師診斷調理,多可有效改善。



 

引用網站: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