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本品又名茵陳 蒿、綿茵陳、絨 蒿。為菊科植物濱蒿 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 或 茵陳 蒿 Artemisia capillaries Thunb. 的地上部分。前者主產於陜西、河北、山西等地,後者主產於山東、江蘇、浙江、福建等地。春季幼苗高 6 -10c m 時採收或夏、秋花蕾長成時採割,除去根部及老莖,曬乾。春季採收的去根幼苗習稱 ” 綿茵陳 ” ;夏、秋季採割的地上部分習稱 ” 茵陳蒿 ” 。茵陳為菊科植物濱蒿或茵陳蒿的乾燥地上部分。春季採收的習稱 ” 綠 茵陳 ” ,秋季採收的習稱 ” 茵陳蒿 ” 。功能清溼熱、退黃疸。用於黃疸尿少、濕瘡瘙癢疹、傳染性黃疸型肝炎等症。臨床應用一般需經淨制後入藥。現代研究結果表明,本品主含蒿屬香豆精,揮發油β - 蒎烯、茵陳二炔酮、茵陳二烯酮、茵陳烯炔、茵陳炔內脂,尚含綠原酸、咖啡酸、茵陳色原酮、甲基茵陳色原酮等成分。具有利膽、保肝、降血脂、擴張冠狀動脈、促纖溶、降血壓、抗菌、解熱、抗腫瘤、利尿等藥理作用 (1,2,3,4) 。


【藥性】味苦、辛,性微寒。歸肝、膽、脾、胃、膀胱經 (1,2,5) 。


【功效】清溼熱,退黃疸 (1,2,5) 。


【應用】


1.用於黃疸,無論溼熱陽黃或寒濕陰黃均可應用。若溼熱鬱蒸,症見發熱,身目黃染鮮明,小便短赤者,可與梔子、大黃配伍,方如茵陳蒿湯;若濕重於熱,小便不利,脘痞,苔白膩者,每與茯苓、豬苓等同用,方如茵陳五苓散;若為陰黃,面色晦暗,黃如煙熏,畏寒腹脹,多配附子、白术等同用,方如茵陳术附湯。現臨床常用於治療傳染性肝炎、膽囊炎、膽石證等 (5) 。


2.用於暑溫或濕溫所致小便短赤,脘痞納呆,舌苔黃膩,多與黃芩、滑石等配用,方如甘露消毒丹 (5) 。


3.用於濕瘡、疥癬、風疹等,內服、外用均可,常與白蘚皮、地膚子等同用 (5) 。


4 .茵陳精油具有抑制微生物生長的作用(6)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6 -15g ,單用可加倍;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 (4) 。


【使用注意】脾虛血虧之虛黃、萎黃均不宜使用 (4)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