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壞疽 分兩類型依症治療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11/10/04

調整字級:



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在於併發症,患者併發脫疽,病情可以說已經到了最壞的情況。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林高士表示,脫疽為局部組織壞死,呈黑色或灰褐色,並出現腐敗的現象,好發於下肢,若腐敗拖久未癒,恐怕只有走上西醫的截肢手術一途。

林高士醫師指出,脫疽屬糖尿病神經病變和周圍病變的嚴重併發症,主要臨床特徵是患者肢體末端疼痛、感染潰瘍、有壞疽的情形,好發於下肢、足腿、足底部,應盡快接受治療,避免患處繼續腐敗或壞死,否則病情只會愈來愈嚴重。

林高士醫師進一步指出,傳統中醫認為,糖尿病足壞疽主要有兩大病理類型,一種是患處局部蒼白、紫紺、涼感、疼痛劇烈,同時壞疽多為乾性壞死;另一種是患處病變時足部可見潮紅、溫暖、高度腫脹、伴隨惡臭氣味,有肌腱變性水腫、液化、穿透性壞死、感染,壞死呈濕性,脂水多而臭穢等現象。

脫疽治療上相當棘手,若患者為陽虛寒凝,痰瘀阻絡型,多見於缺血期,臨床表現為患肢皮膚色澤黯紫,甚或薄黑,疼痛異常或麻木不仁,足背動脈微弱,舌紫及舌苔白膩,治宜溫陽通絡,豁痰化瘀,再視病情配合使用牡丹皮、熟地、雞血藤、麻黃、肉桂、川椒、白芥子、炮薑、紅花、乳香、沒藥。

若患者為濕熱下注,瘀毒阻絡型,多見於感染期,臨床表現為患肢皮膚色澤黯紅,會感到灼熱且伴有腫脹疼痛,嚴重者甚至於潰爛、發熱,舌苔黃膩,治宜清熱利濕,化瘀通絡,再視病情配合使用益母草、三七粉、紫草、赤芍、牡丹皮各、紫花地丁、生甘草、生黃耆、茯苓皮、大黃。

若患者為氣陰兩虛,瘀阻脈絡型,多見於恢復期,臨床上,患肢皮膚色澤逐漸正常,患處潰爛情形已逐漸癒合或結痂,治宜益氣養陰,活血通絡,再視病情配合使用生黃耆、大黃、炙甘草、赤芍、天冬、麥冬、炒白芍、黃精、益母草。

林高士表示,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糖尿病類似於中醫所說的消渴症,患者因神經病變或下肢缺血等因素,以致於造成足病理狀態,通常很容易併發感染,在臨床上表現為足潰瘍與壞疽,可以說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最痛苦的一種慢性併發症。

林醫師指出,當患者出現足潰瘍與壞疽時,若能及時接受治療還有的救,這種併發症有痊癒的機會,只是不好治,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很怕遇到這種併發症,因為嚴重者會因此而截肢,西醫截肢手術又可分大截肢或小截肢,術後會打擊到患者的自尊心。

林高士指出,西醫將糖尿病足的病情可分為六級,0級為無開放性病灶,但有胼胝或足畸形,屬危險足;1級為淺表潰瘍但沒有受到感染;2級為較深的潰瘍,通常會繼發感染;3級為深部感染,這時候患處膿腫已經形成,骨頭受到波及;4級為局部壞疽,局部組織開始壞死;5級為全足壞疽,組織壞死情形相當嚴重。

.從中醫的角度看,消渴病早期為陰津虧耗,燥熱偏盛,病程遷延,氣陰兩虛,脈絡瘀阻,後期則損傷陰陽,陰陽俱虛。臨床常見糖尿病足為本虛標實,本虛指的是氣陰兩虛或陰陽兩虛,標實為血瘀、熱毒、濕毒。所謂本虛標實是指體質是虛證,但表現的症狀為實證。

林高士舉例指出,其實壞疽還可以分為很多種,譬如乾性壞疽,主要是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缺血為主,伴隨感染或不伴隨感染症狀;濕性壞疽是以肌腱變性壞死及感染為主,缺血情況較輕微;混合性壞疽不但有動脈閉塞缺血症狀,又有肌腱變性壞死及感染現象。




 

引用網站: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