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消陰長過渡期不可亂補 需斂陽氣陰津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11/10/05

調整字級:



從秋末開始,中國大陸地區就有微弱的冷空氣南下。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醫師楊淑媚表示,秋末之際冷空氣活躍,可促使人體誘發血管栓塞、中風、支氣管哮喘、心絞痛、消化差、膽結石絞痛等病症發作,所以在秋末,民眾仍必須提防秋末對人體的影響,以維持健康的身心狀態。

楊淑媚醫師指出,除誘發疾病外,秋末氣溫漸降低而氣壓漸升高,血液流向體表不如夏天那樣旺盛,所以人體出汗會減少,加上人的氣管、喉嚨、肺部等呼吸道彈性降低,容易產生微小的裂口,呼吸道纖毛活動跟著減少,使排出異物或痰的功能減退;呼吸道血流減少,也會降低肺部吸氣的功能。

楊淑媚醫師進一步指出,秋末氣候陰陰沉沉,有時候總是看不到太陽露臉,以致於產生一些變化誘使人們精神上及情緒上產生波動,外在表現如身體乏力、不愉快、不想工作、睡不好、頭痛、情緒易激動等。雖然俗話說:「天涼好個秋」,人們比較好入睡,但對有一些有情緒障礙的人來說,氣候變化反會造成睡眠障礙。

天冷,民眾常有進補保養身子的習慣;楊淑媚醫師表示,從傳統中醫的角度來看,秋末進補,忌無病亂補,忌虛實不分,若民眾想要進補,還是就近請教一下中醫師該怎麼補比較妥當,否則容易招來反效果。

楊醫師指出,中醫認為,秋季是一個「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前面階段偏熱,後面階段偏冷,尤其是在秋末的時候,秋主收的特點更為明顯,人體陽氣、陰津等都要進入收藏、收斂的狀態,為下一個冬季做準備。

楊淑媚指出,養生防病要根據季節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在民間素有秋補習俗,但進補不可隨便亂補,進補也有應注意的禁忌存在,尤其是無病亂補,不但浪費錢,又損害自身;忌虛實不分也是另一個重點所在,進補的藥膳對象,最少基本應分為偏寒、偏熱兩大類。

楊淑媚指出,保健養生雖然不像治病那樣必須嚴格區分,但最起碼偏寒者畏寒喜熱,手足不溫,偏熱者,則手足心熱,若民眾不辨寒熱而亂吃藥膳,很容易招致反效果,例如導致「火上加油」的現象發生。補益身體要補的對,否則適得其反,最後只會傷害身體。

秋末進補不可亂補,根據中醫的原則,秋末氣候雖然早晚涼爽,易使人精神倦怠、身體乏力、胃口變差等,這時進補宜養陰、生津、潤肺。由於天氣轉涼,有些民眾在飲食會不知不覺地吃過量,使熱量過度增加,所以秋末也有要防肥胖的說法。肥胖有礙人的形體美,還會帶來冠心病、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等病症,是人類健康的大敵。




 

引用網站: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