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形狀變得特別細,需留意腸道健康。中醫師林坤成在一場講座中指出,排便形狀改變,尤其糞便直徑若細到如原子筆般時,確需檢查,儘管不一定是癌症,但代表腸道可能發生阻塞。

林坤成醫師表示,當左側腸道出現較嚴重的癌變問題或阻塞時,糞便直徑可能因此細到如原子筆般;但腫瘤出現在右側腸道時,由於該部位腸道較寬,水分多,大都不會造成便秘問題。

近年來,大腸癌病患數目增加,林坤成醫師指出,診斷能力提升加上民眾更加警覺,使得實際被診斷出的患者數目大幅增加。在現行研究中,大腸癌的誘發與關聯並非單一因素;除了與愛吃紅肉、用餐長期高油低纖有關外,50歲以上罹患子宮、卵巢、乳房相關婦癌的患者,也常見罹患大腸癌,建議民眾多加留意。

林醫師並認為,目前大腸癌的患者除接受西醫療法外,也可以中藥輔助治療。如便血、腹痛、拉肚子或合併裏急後重,想排便卻排不出來,比較壯實的人,可考慮槐花地榆散、葛根芩連湯加減,以清熱解毒;若舌色偏紫、痛處固定,感覺有硬塊,視為血瘀,可用桃紅四物湯加減;手腳冰冷、排便稀的人則以參苓白朮散加減為主;除現虛弱煩熱、潮熱者則以知柏地黃丸加減為主。出現明顯無力、虛寒則應考慮四物湯、補中益氣湯為主。

中醫師林坤成表示,對付腸道疾病,中醫著重矯正體質偏差。例如下痢、糞便出現黏液或腐性惡臭,裏急後重時,多半是濕熱;痛有定處,舌暗紫則多半是氣滯血瘀。

很多民眾因長時間腹瀉,便懷疑是惡性疾病,中醫師林坤成表示,無論是惡性疾病或一般疾病,都可能造成類似症狀,出現某種症候群卻不一定代表就是癌症。中醫的長處是在調整體質,主要是針對患者表現出的症候群進行治療。所以濕熱才需清熱解毒、利濕;氣滯血瘀則理氣去瘀。

醫師指出,糞便出現黏液或腐性惡臭也可能是細菌或阿米巴感染惹禍。細菌性感染可能造成排便有血與黏液,是濕熱損傷腸胃現象,然而腹瀉背後也可能有其他因素。醫師提醒例如以上的生理現象會因吃太多、情緒差、腸子蠕動不佳或胃腸黏膜受損等因素刺激造成消化不良甚至於潰瘍等疾病。

不過,大腸癌也可能造成糞便中有黏液及出血的狀況。醫師建議民眾最好定期篩檢糞便潛血;以下症狀出現了一段時間不可拖延檢查──大便帶血、排泄黏液;便秘、腹瀉或相互交替;糞便形狀發生改變;腹痛;便排不乾淨的感覺或是有便意卻排不出來;不明原因體重減輕;貧血症狀,如頭暈、走路會喘;腹部腫塊;食慾不振等。

大腸癌篩檢方式不少,首先較常見的是糞便潛血檢查,可將癌症所造成肉眼看不出來的流血篩檢出來。其次是肛門指診。直腸癌患者一半以上可以摸到硬塊。而乙狀結腸鏡可診斷位於直腸的癌症。大腸鏡可以看到完整的大腸。至於大腸鋇劑攝影主要利用鋇劑和空氣灌腸進行大腸X光檢查。



引用網站: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