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錦囊》內傷證互相轉化、外感久不去 成虛實錯雜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11/10/27

調整字級:



脅痛是指人體腋部以下、腰部以上的胸脅部位,所出現的疼痛。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林高士表示,這種病症在臨床上相當常見,病因主要為肝鬱氣滯、濕熱蘊結、瘀血停著、肝陰不足所造成,中醫認為,脅痛的病機有「不通則痛」、「不榮則痛」的特徵,其病位在肝膽。

林高士醫師舉例指出,脅痛還有內傷、外感之別,內傷脅痛在各個證型間都可以互相轉化,譬如肝鬱脅痛如果拖太久又沒治好,或是治療不當時,長期下來,日久化成氣滯血瘀,也可以轉化為瘀血脅痛;久病致虛,或久鬱成勞,又可出現肝血不足,虛實互見等變化。

林高士醫師進一步指出,外感脅痛多屬濕熱蘊於肝膽所導致病痛,若病痛日久不去,則人體肝膽舒泄失調或異常,以致於化為氣滯血瘀,又可因邪毒久留而耗損肝血、肝陰,結果就變為虛實錯雜的病症。但不管是內傷或外感脅痛,只要治療、保養得當,一般預後良好。若患者病痛遷延久久不癒,很可能就轉成為慢性。

脅痛患者若病情拖太久,很可能會轉變成慢性脅痛。林高士表示,有協痛情形的患者不能拖延治療的時間,以免愈久愈難治,傳統中醫療法上,實證以理氣活血、清熱去濕、疏通經絡為主;虛證以滋陰、養血柔肝佐以理氣和絡為主。除藥物治療外,還可配合針灸、推拿,效果會更好。

林醫師舉例指出,治療脅痛必須辨證論治,辨證重在辨明外感或內傷、辨明在氣或在血、辨明虛證或實證,然後分證論治,譬如屬肝陰不足者,症狀包括脅肋隱痛、疼痛常綿綿不已、疼痛遇勞就會更加嚴重、口乾咽燥、心中煩熱、兩眼乾澀、頭暈目眩、舌紅少苔等,治宜滋陰柔肝,養血通絡。

林高士進一步指出,屬肝氣鬱結者症狀包括兩側脅肋脹痛、疼痛走竄不定、疼痛可能連及胸肩背、情志激惹則疼痛更加劇烈,有時患者自覺胸中憋悶,時常以長聲噓氣,但打飽嗝後就會感到稍為舒緩,伴有胃口差、脘腹脹滿、舌苔薄白等,治宜舒肝理氣。

屬瘀血阻絡者,症狀包括脅肋刺痛、疼痛處固定、入夜後疼痛更加嚴重、臉色晦暗、舌質紫暗等,治宜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屬濕熱蘊結者,症狀包括脅肋脹痛、觸痛明顯而拒按、有時疼痛牽及肩背,伴有食慾不振、噁心、討厭吃油膩食物、口苦口幹、腹脹尿少、舌苔黃膩等,治宜清熱化濕,理氣通絡。

有鑒於脅痛都跟肝臟的舒泄功能失調有關,所以,傳統中醫認為,肝跟情緒有關,建議患者日常生活最好保持精神愉快、情緒穩定,對預防或治療脅痛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脅痛屬於肝血不足者,應注意多休息、多吃蔬果、多吃清淡有營養的食物。




 

引用網站: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