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篇
預防中風,先管好血壓

高血壓是中風的主因,但許多人不知道自己血壓有多高,你是其中之一嗎?英國威爾斯健康與社會照護研究所朱力安哈特醫師,是研究高血壓的專家,他指出,如果將所有的中風暫時視為同一類,高血壓無疑是導致中風最主要的因素,「也是最容易控制的方法。」偏偏在台灣,控制高血壓卻最被國人忽略。


根據國民健康局 2000-2003年的統計,台灣 20歲以上高血壓盛行率男性約 24.9%,女性18.2 % 。值得擔憂的是,竟然有 約四成的男性、五分之一的女性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而好好服藥控制血壓的比例,台灣拜健保已實施 10 年之賜,從小於 10%爬升至約 25 %,但仍比美國的 35 %少很多。


不注意血壓,就等著發病吧,台灣內科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副院長陳明豐直截了當說,沒有症狀的高血壓,就像隱形殺手,可以殺人於無形,這種人除了常常監測血壓,沒別的警訊可供參考。



血壓管控差,易引發中風

以病變來分,和壓力有關的併發症血壓太高有腦中風、心臟衰竭、主動脈剝離以及尿毒症,高血壓另外可合併新陳代謝變化,加速動脈硬化。當血壓過高,腦組織的動脈血管承受不住而破裂,血液流入腦組織形成血塊,壓迫其他腦組織,即腦中風(又稱腦溢血或腦血管破裂),嚴重者死亡或半身偏癱。這類出血性中風常見有腦組織內出血、蜘蛛膜下出血兩種。


除了出血性腦中風,缺血性(腦阻塞)中風也是常見的腦血管病變。當腦動脈血管硬化,管腔變小,血管內的雜質或血塊被血流沖落形成栓子,導致腦組織壞死及功能失調,就中風了。腦血栓症與腦栓塞症是這類缺血性中風的常見類型。


還有一種是短暫性腦缺血( TIA),亦即小中風,原因多為頸動脈內膜組織的膽固醇斑塊脫落下的血塊碎片(微栓子),沿著血液往血管末端運行至腦部或視網膜,引發暫時性的症狀。



像是突然劇烈頭痛、一眼或兩眼視力模糊、說話遲緩或有理解障礙、半側臉部或肢體無力、麻木、突然耳鳴或暈眩。因為微栓子會慢慢分解掉,因此這些症狀發生時間約 5--10分鐘,通常24 小時內可自行恢復,不會留下永久性的傷害。但三個月內發生腦中風的機率頗高,應該儘速檢查治療。


不論哪類型中風,共同的敵人皆是動脈血管老化,如果你以為血管老化是老年人專利,那就錯了。


血管老化是元兇

血管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老化?對高血壓有相當深入見解的陳明豐教授回答:「應該從還在媽媽肚子內就開始了。」他笑說自己的想法很瘋狂。但他的想法有學理依據。


當血管內皮細胞功能不正常,血管硬化的步驟就開始在進行了,只是初起的變化非常細微,所以不會察覺到,陳明豐解釋,當我們還窩在媽媽肚子內時,就已經有血管了,有血管就有內皮細胞,媽媽懷孕時如果受到外在不當刺激或壓力、藥物等,造成胎兒窘迫,或子宮內環境變化導致內皮細胞的功能產生變化,就會使動脈硬化的最早期開始進行。


出生後,隨著年齡變化,生活環境更複雜使得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出現不正常,也易使得動脈硬化的過程開始或加速進行。一般而言,40歲以上的成年人,已可在臨床上看到動脈硬化的表現。許多因素導致內皮細胞功能不正常,比如生活或工作壓力、緊張、熬夜、抽菸、不正常的生活型態、高血壓、高血脂或糖尿病等等,血管硬化是很錯綜複雜的過程。陳明豐正色表示,平時不斷呼籲民眾要控制血壓、血糖,用意即是延緩血管硬化、老化的速度,延緩老化就是預防保健,此外別無他法。



預防中風,先管管血壓


也因此,隨時量血壓,是台北醫學大學校長許重義的每日例行作業。這位國際知名腦中風專家幾年前回到台灣工作,他在辦公桌上放了一台小型血壓器,隨時監控血壓,因為他發現,在家裡量的血壓通常數值不錯,在辦公室,情緒變化大,血壓值的變化也大。


許重義引一項國外流行病學研究,這項研究的受試者高達十萬人,長期追蹤結果顯示,當血壓每降低 10個毫米汞柱( mmHg),中風的風險可減少一半。


預防高血壓,專家們提出五件非做不可的事:


控制體重


研究指出,體重每增加一公斤,血壓會上升 1mmHg,保持適當體重格外重要。 貼心小提醒:適當體重的計算為體重(公斤)÷身高(公尺)的平方,得到的身體質量指數( BMI),在 18-24之間,表示體重適當。

少鹽


控制鈉鹽的攝取很重要。研究發現,鈉的攝取量過多時,會使水分滯留在體內,導致體內水分失衡,增加血壓與心臟負擔,罹患高血壓的比率相對提高。

多喝水

攝取足夠的水分,減少便秘,否則排便時會因為用力而使得血壓上升,有人因此發生腦中風。建議多攝取蔬菜水果,增加膳食纖維,跟便秘說 No。多纖維、少油、少脂肪的飲食也能避免膽固醇過高。當高膽固醇與血液中的蛋白質結合,形成脂蛋白,再隨著血液循環滲入血管壁,逐漸沉澱使得血管變狹窄且形成動脈粥狀硬化,血壓也跟著升高。許重義目前正進行一項研究,他發現腦中成分之一的類澱粉 Aβ(Amyloid peptide)會造成細胞退化,如果堆積在腦神經組織內過多,容易罹患老人失智症,若堆積在血管內過多,則增加中風的風險。至於如何避免過度堆積,阻斷類澱粉 Aβ的生成?許重義的研究室還在努力破解之中,初步的發現是:「 蔬菜水果內某些成分可以增加阻斷類澱粉A β,減少腦血管退化。」


睡眠充足


長期睡眠品質差,血壓容易偏高,建議不要熬夜,減輕工作或生活壓力,設法讓自己夜夜好眠,睡眠良好就可使高血壓正常。

不抽菸、多運動


年輕人缺血性中風,九成以上有抽菸,」台北榮總神經血管病科主任胡漢華觀察,許多人年紀輕輕就中風,血管內亂七八糟,檢查沒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病史,一問,原來是老菸槍。


胡漢華以前對抽菸並不會很排斥,這幾年看多了年輕中風病患,驚覺問題很大,不斷呼籲,民眾要戒菸。抽菸會使血管收縮,加速血管硬化並增加心臟負荷。運動有助於體重控制與調節壓力,但如果有高血壓的人,須避免過於劇烈的運動,建議採取和緩的運動型態,如散步、健走或騎腳踏車。


陳明豐不忘提醒,已經有高血壓的人,不能只單靠運動控制,還必須合併飲食、改變生活型態或藥物治療,才能確保血壓控制得宜。


低血壓也會中風?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最新血壓標準,收縮壓低於 120mmHg以及舒張壓低於80mmHg 叫做血壓正常。收縮壓在 120--140mmHg或舒張壓在 80--90mmHg 屬於高血壓前期。



收縮壓≧ 140mmHg或舒張壓≧ 90mmHg,即稱為高血壓。


專家們提出一個新觀點,除了高血壓是中風的重要危險因子,低血壓也與中風攸戚相關。胡漢華主任解釋,血管硬化與舒張壓有關,因此早期認為舒張壓過高很危險,後來經過流行病學研究發現,舒張壓正常、收縮壓高,更危險。


現在則有了更新的發現,收縮壓與舒張壓之間的落差愈大,中風的機率愈高。舉例來說, 160/ 60 (收縮壓 /舒張壓)比160/ 80 中風的風險更高,這兩個數值拉距愈寬,代表大動脈硬化更嚴重。


文章來源:http://chang-chung-gwo.blogspot.com/search?updated-min=2007-01-01T00%3A00%3A00%2B08%3A00&updated-max=2008-01-01T00%3A00%3A00%2B08%3A00&max-results=5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