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由夏季往冬季過渡的過程,以收為主要特點。此時進補,不僅對人體適應秋季氣候變化,保證秋季之健康有其重要的意義,且為冬藏也做好了準備。


秋季氣候的特點是燥、對人傷害直接,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其中,以肺為最。而且最易傷肺。這是因為肺主呼吸,通過支氣管、鼻咽部與外界相通,而燥邪則傷人,常會出現鼻咽部發癢不適、乾灼疼痛、乾咳少痰,甚至痰中帶血、氣喘胸痛等病症。故秋季進補應以補肺潤燥為主。


《飲膳正要》中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其中「麻」即芝麻,具有滋陰潤燥之功,而潤其燥正是秋季補之大法。具有滋陰潤燥的食物很多,並不是芝麻一種,除了上述藥食品外還有百合、梨子、木耳、蜂蜜、蘿蔔、甘蔗及大部分蔬菜。秋令果品中,尤以梨為最佳,其性甘涼,具有潤肺、止渴、養陰、滋燥、化痰、通便之功效。此外,藕、蓮子、菱角等也有清除燥熱的作用。


中醫認為:食粥能和胃補脾潤燥,若用上述食物煮粥或燉食則更能收到良好的益肺潤燥生津止咳的作用。


 一、玉竹洋參雞 玉竹六錢,西洋參二錢,當歸三錢,芍藥二錢,甘草一錢,烏骨雞雞腿一支,將玉竹、西洋參、當歸、芍藥、甘草等藥材熬汁去渣,放入烏骨雞雞腿燉熟,即可食用。


西洋參:又叫花旗參,主產於美國和加拿大,移種於中國的叫種參,或叫種洋參,藥用其根,為重藥材。中醫認為西洋參味甘、微苦、涼,歸心、肺、腎經。功能補氣養陰,清火生津,為補保健之妙品,清代以來的醫藥學著作中多有記載,如《本草從新》載其「補肺降火、上津液、除煩倦、虛而有火者相宜。」《本草從新》載西洋參「固精安神」當代藥學專著《中藥大辭典》謂本品「益肺陰、清肺火」。   


由上可知,西洋參的主要作用有二:


一是能用於氣陰虛所致的少氣、口乾渴、乏力等症,或肺陰虛所致的咽乾聲音嘶啞、乾咳等症,這是因為洋參能補氣養陰;


二是西洋參可用于陰虛發熱的午時潮熱而綿纏日久,或久咳、咳血、痰少等症;亦可用于高熱病中氣陰受損所致的氣短乏力、口渴、脈無力等症,這是因為洋參能養陰清熱。


還要說明一點的是,西洋參性涼而補,凡欲用人參不耐人參之溫者,皆可用之,特別是秋天,更是以服用西洋參為好。  


玉竹:味甘、性平,有養陰潤肺、益胃生津作用;是養陰生津之佳品。本品單用即效,如《外台秘要》以玉竹150克,煮汁飲之,用於陰虛發熱口乾小便短澀。


二、沙參芡實蓮子粥 北沙參一錢熬汁去渣,加入芡實一兩、蓮子二兩、小麥100克與冰糖熬煮至熟透,即可食用。 沙參:為清養保健之品,常用於補益保健。有南、北之分,二者清養肺胃之功相同。唯北沙參甘苦淡涼、滋陰力強;南沙參甘微苦涼,功同北沙參而力稍遜。


如神農本草經載其「補中益氣」;名醫別錄載其「安五臟、久服利人……長肌肉。」中藥大辭典概括沙參的保健功效為「養陰清肺。」故常用于肺胃陰虛之證。   


芡實:又名雞頭米,味甘、澀、性平,是睡蓮科植物芡實的成熟種仁,常見的為長圓形,如豇豆大小,質白潔淨,易於煮軟。有健脾養胃,益腎固精的作用。中醫養生學認為,芡實抗衰延年,最益脾胃,如神農本草經裏說:「補中,……益精氣、強志、令人耳聰目明,久服輕身不饑,耐老。」根據現代科學研究,芡實含大量醣類、蛋白質,脂肪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這些成份物質對人體健康的維持有著重要作用。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到老年時仍然身強體壯,面色紅潤,才思敏捷。據他在書中自述,主要得益於數十年堅持每日食用煮熟的芡實,因而腰腿壯健,行走有力。秋天進食芡實有好處,其意義在於它可調整被炎夏所耗損的脾胃功能,脾胃健運以後,吃較多的補品也就易消化吸收,對身體也就有益無礙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