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旋地轉眩暈原因多

◎記者萬博超/專題報導 2012/01/14

調整字級:




常感覺天旋地轉,是部分民眾常見的困擾,耳鼻喉科醫師李飛鵬指出,很多個案屬耳鼻喉科的問題如內耳循環不佳、前庭神經炎、耳石脫落等,比較嚴重的有後期的聽神經瘤等。

李飛鵬表示,眩暈的可能原因很多,還是需由醫師判斷為中樞性或末梢性,中樞性的眩暈多交由神經內外科治療,內耳問題則由耳鼻喉科處理。

以梅尼爾氏症來說,內耳淋巴代謝失調,引起內耳膜迷路積水膨脹時,就可能出現頭暈目眩的感覺,患者因為內耳半規管的病變,導致前庭平衡神經功能異常而引發之眩暈,臨床上常是輕微至重度天旋地轉,類似暈車的症狀常合併噁心、嘔吐。

比較少見的聽神經瘤大致上可分為二大類,第一大類為單發性或偶發的。另一大類則為多發性或遺傳性的神經纖維瘤。此腫瘤主要是由於基因突變所造成的,患者的中樞或周邊神經系統都可能被侵犯,醫師指出,聽神經瘤主要侵犯聽神經,而聽神經的走向是從內耳到腦幹,初期症狀可能僅見漸進性的單側聽力障礙或耳鳴。

這類腫瘤生長緩慢,即使已經影響到了前庭神經,但患者會因神經中樞的代償作用,所以不會有眩暈等症狀,患者幾乎不會有任何感覺,直到經過長時間腫瘤越變越大,腫瘤大到某一程度才會引起突發性耳聾或眩暈,隨著病程的進行,症狀呈現多樣化。

此外,藥物也是眩暈的因素之一。例如甲型交感神經阻斷劑類藥物常用在攝護腺肥大與高血壓併存性患者,但常見副作用為姿勢性低血壓、頭暈、倦怠、口乾、噁心、嘔吐等。

其他類似但更精準性的交感神經阻斷劑藥物比較不容易造成血壓偏低,對心臟血管影響小,不過仍可能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為眩暈、射精異常、昏厥與嗜睡等。甲型交感神經阻斷劑,用於舒張尿道旁的肌肉,解除排尿不順暢的症狀,但須長期服用。可能副作用有口乾舌燥、頭暈目眩、疲倦、姿態性低血壓,有時易造成老年人跌倒意外。

不過能否從眩暈與否判斷是否為低血壓或低血壓的嚴重度?醫師指出,眩暈是一種自覺症狀,其發生的原因從單純的貧血、低血壓、高血壓、腦動脈硬化、椎-基底動脈系統血管病、頸椎病、內耳半規管迷路神經病變,甚至腦部腫瘤均有可能;不同的病因,治療的方向也大不相同,詳細的鑑別診斷仍有必要。

腦部問題也可能造成突然眩暈、嘔吐,醫師提醒,如果伴隨簡單取物的距離都拿捏不準時,很可能是小腦栓塞。小腦在腦幹上方,一旦梗塞或出血,經常影響到腦幹,患者常會出現測距障礙,無法準確拿取簡單的物品,甚至一坐起來就嘔吐。

突然眩暈、嘔吐,右側測距不準,經診斷是後下小腦動脈阻塞。亦有中年婦女,坐著看電視時突然眩暈,送至醫院時嘔吐,且有神經功能缺損症狀,經診斷是小腦梗塞。

腦梗塞是由於不充分的血流引起一個限定區域的腦部栓塞。原因可能是動脈硬化引起血管窄或阻塞,或是心臟或近端大血管的瘢塊或凝集的血小板。

另外就是系統性血流的減少,如心臟的停止,休克,減少腦血流導致缺血。若是小腦、大腦或腦幹等中樞發生病變導致眩暈,改變姿勢的用處不大,且常合併噁心、嘔吐,此時必須先詳細找出病因。

神經病變與頭顱腦內病變引發的眩暈通常與姿勢的改變較無關,腦壓不穩、腦萎縮、腦膿瘍、腦脊髓液分流與回流障礙、脊椎與脊髓神經病變、腦幹、小腦都可能是頭暈背後的原因。醫師表示,一旦懷疑是中樞神經問題,先去醫院檢查確切病因。

另一種常見造成眩暈的問題源自眼部病變。像是長期視覺疲勞,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水腫、出血,甚至傷及視神經都可能造成暈頭轉向的情況,占了所有眩暈原因的一半以上。還有一大類的眩暈來自心血管問題。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