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鱗癬症 皮膚常潰不成形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2012/01/16

調整字級:



乾燥的皮膚不管是外因性或內因性,保溼產品的使用可以改變皮膚的構造及功能,加強或維持皮膚的飽水度,在皮膚臨床治療學上,保溼產品更可以提高藥膏的藥效,且可預防一些皮膚疾病的惡化及再發,諸如冬季癢、乾癬、魚鱗癬、異位性皮膚炎、腳跟厚皮等。

魚鱗癬症又俗稱「穿山甲人」,在醫學上屬於「先天性免疫細胞突變」的疾病;患者由於細胞表皮分化異常,皮膚角質呈現魚鱗狀脫落(因皮膚角質分化不斷的脫皮),皮膚會有平面性角化,會形成裂痕,所以皮膚表面會呈現粗操感;略帶褐色,沒有疼痛感或搔癢感,並經常性的起水泡,外表常潰不成形。

對魚鱗癬症患者而言,除了外觀上的困擾,同時也時常引起其他失功能的障礙,諸如併發症腦部、眼睛、牙齒、心臟或骨骼之異常。

中華民國關懷魚鱗癬症協會表示,全台患先天魚鱗癬症約1千多人,後天約有10萬人,這是因基因突變皮膚角化不全引起的疾病,是不會傳染給別人的。

治療方法,若是在新生兒階段,則需在環境溫度與溼度控制、電解質與水分均衡、疼痛控制、皮膚保濕。一般皮膚護理方面,則用含尿素與水楊酸之乳霜護膚膏與油膏、外用維他命、類固醇藥膏等等;口服藥物則有維他命A酸對層狀魚鱗癬與非水泡型先天性魚鱗癬狀紅皮症療效佳,但表皮溶解性過度角化則反應較差。但口服維他命A酸仍須注意其潛在之副作用,需與兒童皮膚科醫師密切配合。




 



魚鱗癬冬天病情易惡化皮膚更乾、更厚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12/01/16

調整字級:



到了冬天,魚鱗癬患者病情易惡化。台灣中醫老年醫學會常務理事翁瑞文醫師表示,大多數患者的皮膚常出現乾燥、增厚等情形,嚴重者患處皮膚會呈現類似魚鱗狀,有時候會脫落。一般來說,比較常見的魚鱗癬患者,多半會在冬季時造成病情惡化。

傳統中醫認為,這種病症的病因相當複雜,同時也不好治療,沒有特效藥,因此,除了辨證治療外,關鍵就在於忌吃六大類發物、飲食清淡、起居調整至正常狀態下,這樣才能夠改善或控制病症。

翁瑞文醫師指出,飲食清淡、起居調整比較好處理,但要做到忌口就不容易,尤其要忌食「發物」。所謂「發物」是指會誘發疾病或加重病情的食物,古籍《隨居飲食譜》就將發物分為發熱類、發風類、助濕類、積寒類、動氣類、動血類等六大類。

翁瑞文進一步指出,發熱類食物包括薑、韭、羊肉、香菇、川椒、花生、胡椒、辣椒、蔥、蒜、芒果、巧克力、核桃等食物;發風類食物包括芥茉、蝦子、蟹類、鵝肉、牛肉等食物;助濕類食物包括海鰻、海裡的蝦或蟹、帶魚、蛤蠣、泡菜、牛奶、起司、酸菜等食物。

翁瑞文也指出,積寒類食物包括大白菜、哈密瓜、白蘿蔔、葡萄柚、鳳梨、火龍果、西瓜、苦瓜、竹筍、橘子、椰子、橘子、柚子、木瓜、水梨、山竹、蕃茄、棗子、柿子、冷飲、啤酒等皆是;動氣類食物包括羊肉、芥茉、蓮子、肥肉、雞蛋、豬油等食物;動血類食物比較少,例如胡椒。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s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