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12/02/06
調整字級:




子宮內膜異位症防治之道首要了解臨床症狀。中醫婦科醫學會常務理事廖寶彩醫師表示,此症臨床表現主為周期性症狀發作,一般來說,大致有經痛、月經失調、性生活疼痛、不孕症等主要症狀。

廖寶彩醫師指出,疼痛有其特性,通常表現為周期性、漸進性、局部性、繼發性等,經痛多半發生在經前、經期,其中以經期第一天的疼痛最劇烈,甚至於疼痛感還可放射至腰背部、會陰、肛門等位置,但並非所有患者都會出現經痛。

患者通常會出現經量增多、月經紊亂、經期延長等月經失調的症狀;由於性生活時可能會觸動陰道、子宮頸、子宮周圍等部位,以致於造成陰道深處鈍痛或有不舒服的感覺,其中尤以經前特別明顯,婦女也因此而討厭或拒絕性生活,讓男性配偶很困擾。

除此之外,臨床上,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的不孕比例高達六成以上,原因可能跟盆腔結構改變、卵巢激素變化、自身免疫功能出了問題有關,較正常婦女不孕的比率高出三倍多,所以婦女應多留意,避免因為子宮內膜異位症而產生不孕。若子宮內膜異位症侵犯到腸道、膀胱、輸尿管等地方,患者也會出現其他的症狀。

廖寶彩醫師表示,中醫認為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應側重活血化瘀,但也要考慮個別患者的訴求或主症,以便加減用藥治療,重症者宜選擇西醫手術治療。

廖醫師指出,患者經痛、月經過多,在行經期應強調活血化瘀、止血止痛;若以不孕為主,除活血化瘀外,應兼用月經週期療法,同時加強使用補腎類中藥材,適合用菟絲子、何首烏、淫羊藿等補腎藥。

子宮內膜異位症開始大多為實症,但由於病程纏綿,所以久病之後多屬虛症。另外,長期使用活血化瘀藥也可能會有傷正的問題存在,因此,治療時應留意扶正,可根據患者個別病情,使用黨參、黃耆等中藥材加以扶正。

局部有出血時,中醫稱為「離經之血」,屬瘀血的範疇,像這種情況就要把瘀血化之、散之,同時活血化瘀療法具有改善微循環的好處,促使血液出現的濃、粘、凝、聚等問題減輕或恢復,讓受損組織有機會修復和再生。

患者病情遷延日久,甚至形成腫塊、結節、廣泛性粘連時,治療上就非常棘手。對輕度或中度病情中藥療效不差,若是重症就無法達到消散囊腫、消除粘連目的,只能選擇西醫療法。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