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萬博超/專題報導 2012/03/31

調整字級:





血糖偏高或是血壓異常造成的血管問題,不只是在心臟、大腦、腎臟而已,最容易被忽略的是眼部病變。

北市聯醫陽明院區眼科主治醫師張庭嘉表示,臨床上便有不到五十歲病患,沒有定期追蹤糖尿病合併眼中風,進而惡化為視網膜剝離,差點造成失明。

糖尿病本身可以引起相當多的併發症,然而該例病患的糖尿病史只有一至兩年。但是在首次次評估時,已經發現有局部眼部血管問題、視網膜缺血與新生血管的情況發生。當時視力僅剩零點一。中央視網膜靜脈阻塞的主要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糖尿病以及青光眼病史,該病患具備有後兩項。

醫師透過初步檢查發現,病患有輕微的原發性青光眼徵兆。經散瞳檢查,發現右眼眼底視網膜有缺血的變化,包括棉花羊毛樣斑點、局部出血、不正常新生血管生成、血管硬化等情況,且影響至視網膜中央黃斑部區域。

眼科門診醫師安排眼底螢光血管攝影以及相關頸部超音波檢查,以便更精密觀察受影響的範圍。眼底螢光血管攝影顯示,右眼中央視網膜靜脈上半部阻塞。然而,病患後來就不再返回眼科追蹤治療。

等到病患由內科醫師再次轉介回眼科門診重新評估時,當時右眼的最佳矯正視力衰退至僅可於眼前十公分處辨識手指數,而且病患本人還不自知。經散瞳檢查發現,右眼已經產生裂孔性視網膜剝離,並已侵犯至視網膜中央黃斑部。

大範圍的裂孔性視網膜剝離需要以開刀方式治療,與病患討論後願意接受手術,於是安排時間為病患施行手術,包括玻璃體切除術、視網膜下積液排除術與矽油灌注術。此外也安排視網膜雷術治療術。

醫師表示,發生阻塞時,患者主要症狀包括有間斷或持續性患眼視力減退、喪失或是眼睛發紅。眼科檢查與追蹤目的在於確認診斷、急性治療、預防併發症與協助評估後遺症的發生。

醫師提醒,早期眼底變化包括視網膜靜脈淤積、充血腫脹、扭曲、視網膜水腫、視網膜出血、視神經水腫等癥候,以及在眼底螢光血管攝影時可能發現缺血區域。以及後期時,則可能觀察到眼底持續性水腫、新生血管產生、玻璃體眼內大出血、視神經萎縮、甚至擴散到眼前部產生虹彩新生血管與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醫師指出,影響視力預後的因素包括缺血區域的有無與侵犯位置範圍、黃斑部是否有水腫、以及是否產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如果有上述情況產生,則患者視力很難維持在零點一以上,甚至可能會完全失明。

該患者先前未接受持續追蹤,醫師指出,雖然尚未發現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發生的情況,但是較為不幸的就是合併產生裂孔性視網膜剝離。醫師解釋,視網膜剝離嚴重影響視力,一般分為三型,於長期糖尿病合併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患者,較常發現有牽引性視網膜剝離,此病患則是裂孔性視網膜剝離。

醫師進一步解釋,由於該病患剝離範圍大,因此手術中決定以矽油灌注,以便提升手術成功率。所幸及早手術,術後視網膜已成功復位,病患視力已慢慢恢復至零點三,但後續仍有相當多問題,包括眼科與內科方面的追蹤,仍然需要持續協同照護。醫師提醒,糖尿病患者需持續於眼科進行定期追蹤,以免各類併發症產生而不自知,造成遺憾。

已有明顯證據顯示降低醣化血色素至百分之七左右或以下,可減少糖尿病微血管及神經併發症的衍生,如果在診斷糖尿病後即立刻進行治療,則可減少長期血管病變的衍生。

目前醣化血色素大於百分之六點五、空腹血糖大於一二六mg/dL、有高血糖的典型症狀,隨機血糖大於兩百mg/dL即可視為糖尿病。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