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2012/05/07

調整字級:





任何病症發生痙攣時,不宜對穴位進行強刺激。中醫師朱明清在一場研討會中表示,例如中風後發生痙攣,運用針灸強刺激屬禁忌。

朱明清表示,中風後送醫延誤,當然會影響功能的恢復程度,針灸有助減少腦細胞壞死,愈快介入愈好,但手法仍然重要;不能隨意在痙攣患者身上施以強刺激。

中醫認為針灸作用在於調氣,必須依據病情調整手法。朱明清指出,血壓高、緊張,出血未止的患者,針刺手法需非常輕。

以中風來說,血壓偏高、緊張時或處在急性期時,刺激不能太過,但朱明清指出,在恢復期,則可以用較強刺激手法;昏迷者如果生命徵象穩定,則可用高強度刺激手法。手法需視個別狀況而定。中醫認為,針灸是醫者將意念集中在穴位上;意念、氣與集中在經絡上或是整個針灸過程,療效才能完全顯現。因此針灸與儀器治療有所不同。

即便是筋骨外傷,中醫急性期不會在患部下針,而會選用周遭相關經絡上的穴位,非急性期則可直針患處。傷科手法則以輕手法為主。而內服中藥、藥膳亦助強化受傷肌肉韌帶強度、增加受傷關節修補,但選方及實際應用上仍建議先諮詢醫師後決定。

針刺推拿的輕重都有講究,例如如很多痠痛常是肌腱緊繃的問題,過度用力的活動扭轉反而讓原本緊繃的肌肉更緊張,症狀雪上加霜,故推拿或自行活動時最好講究慢與輕的原則。

對於痙攣或不正常抽動、臉、唇歪斜,傳統醫學多類比為風病,因此抗痙攣治療常被認為屬於中醫所謂「熄風」的範疇,然而也有中醫師強調,如果痙攣、歪斜病程已久,已非單純抗肌肉麻痺藥物或「熄風」藥可解決,此時需要活血化瘀、補血補氣。

為保養血管健康,醫師建議滿身大汗時,不要馬上走進空調房間,以免血管突然收縮,受涼引致。若必須即時進入冷房或車廂中,先擦乾汗水或將汗濕的衣服換掉。頭面部更不宜直接對著冷氣吹,因為頭面部組織的血管神經受到強烈的冷刺激,或會導致神經缺血、缺氧,免疫力降低後,病毒感染繼而增加顏面神經麻痺或頭痛等問題的風險。

此外,避免長時間待在空調室內,或太過勞累。到戶外走走,活動筋骨,呼吸一些新鮮空氣,加快新陳代謝有助健康。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