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12/05/21

調整字級:





治療淋證需留意症狀變化。中醫師陳朝龍表示,各淋證間常有一定的關係,通常虛、實會互相轉化,淋證間也會互相轉化,臨床上常發生數種淋證並見的情形,所以治療上需經中醫師就個別症狀加以剖析,才能夠辨證治療。

陳醫師指出,古籍《景岳全書》記載:「凡熱者宜清,澀者宜利,下陷者宜升,虛者宜補,陽氣不固者宜溫補命門。」已清楚說明這種病症的論治原則,譬如勞淋在治療上常從肺脾氣虛、腎陰不足、腎陽虛損、氣陰兩虛等不同虛證上予以扶正補虛。

熱淋在治療上常以清利膀胱濕熱為先,同時隨證加減用藥;氣淋在治療上可在實證與虛證等基調上,加上牛膝等中藥材以便通氣;膏淋在治療上予以健脾清利、活血化瘀;石淋在治療上常以清利濕熱、排石通淋為思路,再視證況隨證加減用藥;血淋在治療上以止血為先,再視病症虛實分別用藥,實則宜涼血,虛則宜滋陰補虛。

值得一提的是,各淋症間所產生的急性小腹拘急、痛引腰腹等現象,經過診治施針之後,原則上,痛感都能大幅地減少,臨床選穴一般多針中脘、氣海、血海、期門、陰谷、關元、太陰、三陰交、太沖、陰陵泉、復溜、脾俞、腎俞等穴位,同時視患者個別症狀、證侯等條件辨證選穴。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