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12/09/04

調整字級:





善用針灸療法可幫助中風患者。中醫師林奕良表示,近年來心血管疾病發病率逐年上升,中風患者人數也不斷地增加,但病情穩定後往往會留下一些後遺症,這時候傳統中醫可介入輔助治療,透過頭皮針、體電針等針法齊施,有利於縮短中風恢復期。

林醫師指出,中醫認為凡是起病急驟、突然昏仆、口舌歪斜、舌強言謇或不語、半身不遂、偏身麻木等症狀為主證者就稱為「中風」。而所謂「中風偏癱」指的是腦血管疾病經過適當治療後,病情穩定但身體功能卻康復較慢,最後還留下不同程度的後遺症。

林奕良舉例,這些後遺症包括半身不遂、半身麻木、舌歪口喎、舌強言謇、吞咽困難等皆是,其中以運動功能障礙發生率最高,常常會直接影響到患者的生活品質。一般來說,發病兩周或一個月至半年以內為「中風偏癱恢復期」。

從傳統中醫角度來看,中風偏癱恢復期多呈現氣陰不足、陽氣虛衰、經絡臟腑功能失常,屬於本虛標實之證,而且不管是出血性中風還是阻塞性中風,都會出現「血瘀絡阻」的病理改變情形,治療上,除了補氣扶正、活血逐瘀通絡之外,還可以同時使用頭皮針、體電針進行治療,有利於縮短中風恢復期。

林奕良指出,根據近年來國內外大量的臨床實驗證實,在恢復期階段,若治療時能結合針灸療法,將有助於改善腦部和患側的血液循環障礙,同時增加藥物的灌流率,而且聯合使用頭皮針、體電針,能使針灸療法起到最大程度的治療作用。

林奕良強調,中風偏癱病患的腦部受損區域存在著大量處於休眠狀態或半休眠狀態的腦細胞,這時候若能使用頭皮針加以刺激的話,可以重新被啟動,並逐漸恢復正常的腦功能。因此,運用針刺頭部穴位來產生一定強度的痠、脹、痛等刺激,有機會啟動病變周圍的腦細胞。

其實中風病患並不完全是因為神經功能未能恢復而導致肢體功能出現障礙,有相當一部分患者是由於側肢循環和肢體功能恢復之前,其大小關節已發生僵直的現象。因此,在肢體功能障礙處,可使用體電針療法,幫助患者縮短中風恢復期。

體電針療法就是在適當的穴位上加以針刺得氣,得氣後加上特定頻率的直流電持續刺激穴位,如此,將有助於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並加速受損的週邊神經纖維再生,肌肉組織才得以支配,甚至還可避免肌肉進一步萎縮或達到緩解痙攣的效果。

所謂針刺得氣是指針刺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現象,有得氣代表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