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12/09/14

調整字級:





養生是一種觀念,但並不是千篇一律都不變。署立豐原醫院中醫科醫師張盈瀅表示,要養生、要健康、要長壽,這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輕輕鬆鬆地實現,而是必須持之以恆地針對人體各面向,持續進行各種調養法,但不是每個人的做法都一樣,須因人而異、因年齡而異。

張醫師指出,傳統中醫的養生之道,不是一個模式可供所有人套用,也不是千篇一律的相同做法,而是相當重視不同情況給予不同的區別對待,也因此,要符合養生之道,就要做到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在因人而異方面,針對不同體質、不同性別的人,其實都有不同的做法,也都有相應的養生措施,譬如燥熱體質的人跟寒性體質的人,養生需求就有所不同。

張醫師指出,年齡不同做法也跟著不同,這時應注意分階段進行養生,以便順應自然界的變化,畢竟人體自妊娠於母體開始,直到步入老年階段,每個年齡都存在著不一樣的養生內容,譬如年輕人的養生需求跟老年人的養生需求就有很大的差異。

總而言之,養生必須因人而異、因年齡而異,就以運動來說,每個人適合的運動量都不太一樣,男生跟女生也不太一樣,年紀輕的人跟年紀大的人也都不太一樣,從這裡就可以了解,養生並不是千篇一律,養生往往是人人都有所差異。

養生的目的是防病、延年益壽。張盈瀅表示,中醫養生就是預防醫學,很多階段都需要養生,就算是人在未病時、患病中、病癒後,都有養生的需求,但終極的養生目標,就是希望能夠做到防微杜漸治未病。

張醫師指出,以前古代醫家就提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的說法,也就是中醫將疾病分為未病、欲病、已病三層次,善為醫者,上醫可以醫未病的病,中醫可以醫欲病的病,下醫可以醫已病的病,已蘊含預防醫學的觀點。

換句話說,當人還沒生病的時候就要先做好預防的措施,當人快要生病的時候就要設法避免轉變為疾病,當人已經生病的時候就要及早接受治療,其中,最重要的還是在於預防的部分,預防是為了防患於未然,也就是養生以防病,最終就是做到防微杜漸、遠離疾病。

張醫師指出,中醫養生強調健身防病、強調正氣作用,最終的防微杜漸治未病,這是很重要的預防醫學觀點,相對於現代醫學,其實現代醫學也早就從治療擴大到預防、從生理擴大到心理,更是從個體擴大到群體,從醫院擴大到社會,這都是很好的發展方向。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