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12/10/26

調整字級:





小兒外感發熱,可配合「疏風清熱,表裡雙解」調理。中醫師顧明津在一場研討會中表示,小兒外感發熱用藥,可應用銀翹、桑菊、麻幸甘石、石膏等入方。依照伴隨兼症搭配用藥內服調理。

中醫師顧明津表示,小兒外感發熱,治療原則為疏風清熱,表裡雙解。常用藥可用包括銀翹、桑菊、麻幸甘石、竹葉、石膏,依照症狀加減。包括兼症狀出現鼻塞流涕,可加蘇葉。而咽喉紅腫可加牛子、赤芍。咳嗽較嚴重者,可加桑葉、浙貝。咳痰不順暢者,則可加黃芩、桑白。食慾較差時,可加保和丸調理。組成含山楂、神麴、半夏、茯苓、連翹、陳皮、萊菔子。有消食導滯,改善小兒不思飲食,消化不良的現象。

醫師指出,以及有噁心、嘔吐現象,可加陳皮、蘆根。排便秘結可加焦槴。排便薄溏可加芙苓、炒芩。小便較黃者,可加車前子。出現高熱驚嚇,則可加鉤藤。

小兒感冒初起食積發熱,可配合採取解肌清熱,醒脾和胃方式調理,可用包括葛根、茵陳、藿香三味藥治療,改善小兒感冒的發熱。顧明津表示,葛根、茵陳、藿香三味藥等量使用,可用於小兒感冒,時令病初起,食積發熱,有明顯幫助,其中,葛根可解肌退熱,茵陳可清利溼熱,藿香可醒脾和胃,幫助化濁。

三味藥藥性都很輕,微溫微寒,也有寒溫相濟的功能,沒有辛燥苦寒的藥性。而這些藥用於治療小兒感冒等病的發熱,也適用於成人。可避免解熱鎮痛藥對造血系統、肝腎的損害。

顧醫師表示,退熱茶飲方部分,可準備銀花、乾蘆根10克,荊芥穗、薄荷7.5克,淡竹葉、甘草各5克。將各藥加開水1000ml浸泡飲用。直到小兒微有汗出,體溫接近正常。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