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2012/11/02

調整字級:




天氣轉涼,素有關節不適症狀的民眾,痠痛感常會加重。北市聯醫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師吳建東表示,寒冷會讓人體氣血凝滯,氣血流通速度減緩,本來該帶走的代謝產物帶不掉,不通則痛,痛則不通,痠痛於是加重。

近日氣溫明顯轉涼,時序也離立冬不遠,立冬即進入冬天。醫師指出,冬天有時寒風刺骨,或陰雨綿綿,台灣水氣又特別旺盛,濕冷氣候更是明顯,醫師在平日門診上,許多本來照顧好好的膝蓋與腰背,在這一陣子又漸漸痠痛起來。

中醫師吳建東表示,寒氣讓肌肉緊繃,讓肌肉筋骨的活動更加不易,也讓人更不想活動,於是本來不大好動的關節就變得更為僵硬。尤其是年紀較大的患者,新陳代謝較差,氣血循環本來就不順,於是症狀雪上加霜。

醫師表示,中醫典籍建議冬天要早點上床睡覺,晚點起床,盡量避開在天氣過冷的時候在外活動,應盡量在有太陽溫暖的地方活動,尤其有晨起運動的長者要更加留意,盡可能不要在天未亮時就出去運動,從溫暖被窩裡面,一下子衝到寒冷戶外,有許多心血管疾病的人,就很容易在這個時候出現問題。

醫師並提醒,如果要出門運動,先在家中做好暖身動作再出門。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溫度驟降或溫差大的時候,關節炎患者疼痛症狀多加重,中醫師吳建東指出,對虛損較嚴重的人,多選用補氣或補陽的藥物,如人參、黃耆、乾薑、附子等組合,以留住身上的陽氣;但體質偏熱者建議別隨意服用溫熱的藥物,以免適得其反。

中醫師吳建東指出,近日門診有許多退化性關節炎的老面孔現身,原因就是忽冷忽熱的溫度急劇變化,讓原本照顧好好的疼痛症狀,在此時加重,其中最常見的是膝關節以及腰椎退化,中醫會在此時加強使用遠紅外線照射、熱敷、中藥薰蒸,甚至在針灸治療時搭配使用艾灸療法,以驅走寒氣,增加局部氣血循環。

另外也可以用藥膳來調補,醫師指出,所謂寒者熱之,寒冷時,適量食用溫熱的食物、藥材可輔助調節生理機能,保養筋骨湯品常用山藥、骨碎補、川芎、麥冬、桂枝、大棗、枸杞子、黃耆等藥材搭配排骨、雞腿或是豬骨髓等食材煮出的藥膳,除了美味,又具有強筋壯骨、預防骨質疏鬆的效果。

然而醫師仍提醒,許多人在冬天仍是熱性體質,而且台灣冬季也常常會有幾天熱起來,若有感覺燥熱者,仍然要注意避開這些食物或藥材。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