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12/11/13

調整字級:





中醫師彭美婷表示,季節交替溫差較大為蕁麻疹的好發季節,過敏體質及免疫力低下的族群易發;中醫認為,體質虛弱時感受外來風邪鬱於肌膚所致。

中醫師彭美婷表示,小孩與成人的發病有所差異,小孩蕁麻疹幾乎都是過敏反應所致,其次是感染。幼童常見在室外、野外、樹叢等易被蟲咬,或與花粉、粉塵、及寵物皮毛等接觸,都易成為過敏的原因。幼童抵抗力差,感染扁桃腺炎、咽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症,都可成為蕁麻疹誘發因素。而成人部分,通常因藥物、食物、氣候變化、情緒緊張等都可能誘發。

醫師指出,中醫認為,當患者體質較虛弱,感受外來風邪後,邪氣鬱於肌膚,易形成紅疹或紅腫塊。症狀常見皮膚搔癢,有時甚至癢到無法入眠,這些反覆出現於皮膚表面的凸起紅疹子,像被蚊子咬到的紅疹,也可能大到超過10公分直徑的整片浮起狀粉紅腫塊,癢疹發無定處,忽起忽退,瘙癢不堪,消退後不留痕跡。

治療蕁麻疹應找出致病原因才能治本,此症多半為內在臟腑失調加上風邪入侵,需內外兼治。彭美婷表示,中醫多以驅風藥為主,搭配提補正氣加強免疫功能;治療需分清寒熱虛實。急性多為風邪(風寒、風熱、風濕熱)為主,以袪風邪為主佐以調補正氣;慢性多為內在臟腑氣血虛弱,則以調補臟腑為主,佐以去風邪為原則。辨證用藥上,針對「風寒」者,表現可見皮疹顏色白,天氣冷或風吹症狀加重,常見於冬天發作,藥方可用荊防敗毒散加減,幫助發汗解表、袪風散寒。

屬「風熱」者常見皮疹顏色紅,患處感到灼熱,遇熱症狀加重,多在天熱時發作,藥方可用消風散,幫助疏風清熱、除濕消腫。「風濕熱」者常見皮疹顏色紅,腹脹,排便差,藥方可用防風通聖散加減,幫助發表攻裡、疏風清熱、瀉熱。

「氣血兩虛」者可見皮疹顏色淡,症狀反覆,牽延數月以上,疲勞易加重症狀,臉色白,沒有力氣,藥方可用八珍湯加減調補氣血。

彭美婷表示,蕁麻疹還可配合穴道治療,針灸可取曲池、內關、風池、大腸俞、大椎等穴,幫助疏風散熱止癢,提升免疫力。曲池穴位於肘部,肘橫紋處。內關穴位在手掌後二寸。風池穴位在脖子後,與督脈相平。大腸俞穴位在人體腰部,當第四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大椎穴位於人的頸部下方。

茶飲方醫師建議可選擇「止癢茶」,材料準備生地1兩、白蘚皮6錢、紅棗3顆。做法為上述藥材倒入鍋中加入600C.C水,大火煮開3~5分鐘即可,分成三杯,三餐飯後各一杯。方中生地可涼血消紅腫,白蘚皮止癢抗過敏,紅棗補脾胃增加免疫力。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