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13/01/21

調整字級: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常務監事陳曉鈞表示,久未活動的肌肉在恢復運動或強度超乎平時的訓練,肌肉痠痛的情況往往常常發生。中醫也認為,「不通則痛」。

中醫師陳曉鈞表示,急性肌肉痠痛常在運動過程中就發生,或在運動後短時間內產生肌肉痠痛的現象;多因肌肉缺血所產生;中醫認為,「不通」的原因通常可能是「氣滯」,也可能是「血瘀」。而造成不通的原因是慢性勞損傷筋,或急性運動損傷,此外,由外邪入侵人體造成痠痛,如風、濕、寒邪入侵會引起肌肉的痠痛。患者通常有肌肉痠痛,僵硬甚至出現抽筋痛,活動功能受限等表現。

醫師表示,肌肉痠痛在門診很常見,通常在西醫的治療,除了復健外,便是止痛藥及肌肉鬆弛劑,中醫治療上,用藥或穴道治療,也可幫助緩解肌肉的痠痛。依照辨證論治原則,找出患者肌肉痠痛的原因是,對症治療。

肌肉痠痛可配合內服藥方、穴道理筋手法調理。陳曉鈞表示,藥方調理常應用活血化瘀、消腫理氣;搭配補腎類用藥,另可應用局部熱敷、藥薰,以及推拿、理筋手法改善。

陳曉鈞表示,扭、拉傷所造成的急性肌肉痠痛,處方常使用活血化瘀、消腫理氣,清熱中藥;「腎氣虧虛」處方選擇補腎、強壯筋骨的藥物,如杜仲、續斷、桑寄生、狗脊等中藥。因「氣虛」引起的不適,則可用補中益氣湯加減。另外,有「氣滯血瘀」體質者,可用血府逐瘀湯加減,因筋肉痙攣引起的肌肉痠痛,則可用芍藥甘草湯為主,加木瓜、鉤藤等以柔筋解痙,解除除肌肉痠痛。

陳醫師表示,局部外用中藥可藉由中藥薰洗或熱敷,同時具有熱療與中藥的療效,有助肌肉的血液循環增加,舒緩肌肉痠痛的功能。另外,推拿、理筋等手法,具有舒筋活絡、改善肌肉僵硬、疼痛的作用。有些患者不易根治,常見原因為外力或肌肉痙攣,造成的小關節面錯位。可搭配整骨,配合理筋手法,鬆筋方式調理,加強治療。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