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13/01/24

調整字級:





胃食道逆流常見「寒證」、「熱證」體質症候,可配合溫補;清熱方式治療。中醫師謝獻德在一場講座中表示,虛寒證可見「脾胃虛寒」,治療可配合溫中健脾,和胃降逆用藥。熱證常見「胃中積熱」體質,可配合清泄胃熱,和胃降濁用藥。

謝獻德表示,「寒證」、「熱證」辨證用藥部分,包括針對「脾胃虛寒」者,常見腹部脹滿,時有疼痛,喜溫喜按,泛酸,燒心,反胃,嘔吐宿食,或清稀涎液,食少納呆,大便溏泄,小便清長,神疲乏力,面色青白,舌質淡,苔白,脈細弱,嚴重則面色發白,手足不溫,精神萎靡,舌質淡白,苔白滑,脈沉細無力。治療原則可採溫中健脾,和胃降逆方式,藥方可用丁蔻理中湯加減。包括黨參、白朮、茯苓、乾薑、丁香、白蔻仁。燒心較劇者,可加吳茱萸、黃連、浙貝母。腹脹明顯者,可加枳殼、厚朴、內金、砂仁。

謝醫師表示,若屬「胃中積熱」者,表現可見上腹部脹滿,時有疼痛,燒心,反胃,嘔吐胃中宿食及混濁酸臭之稠液,大便時秘結,小便短赤,心煩口乾渴,咽喉腫痛,面赤,舌質紅,苔黃厚膩,脈滑數。治療原則可採清泄胃熱,和胃降濁。藥方可用竹茹湯加減,方中含竹茹、梔子、半夏、陳皮、杷葉、生薑、大棗、枳實、厚朴。若氣陰兩虛較明顯者,唇乾口燥,咽喉腫痛,可加沙參、麥冬、射干、牛蒡子、玄參。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