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13/02/26

調整字級:





哮喘發作期,可配合「平喘」用藥。中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內科醫師王玟玲表示,哮喘發作時,易造成咳嗽、多痰、喘鳴、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中醫認為,與肺、脾、腎氣化功能失調有關。發作期常見寒喘、熱喘症候,可配合化痰平喘;溫肺散寒;清熱宣肺用藥調理。

中醫師王玟玲表示,哮喘是一種支氣管慢性發炎及過度反應的疾病,花粉、灰塵、動物皮毛、煙霧、冷空氣等可能增加誘發機會。哮喘發作時,氣管平滑肌痙攣導致氣道狹窄,此時黏膜發生炎性水腫、黏液分泌增多,會加劇氣道狹窄,出現症狀。

中醫認為,肺、脾、腎氣化功能失調,會造成痰飲阻肺;痰飲主要病機為宿痰伏肺、痰瘀互結、壅阻氣道、肺失宣降。

王醫師表示,此症發作期分為寒喘、熱喘。寒喘證表現可見寒飲伏肺、喘、胸悶、哮鳴、痰白稀泡沫;可配合溫肺散寒、化痰平喘。用藥可用麻黃、桂枝解表宣肺平喘,乾薑、半夏、細辛溫化寒飲,五味子,收斂肺氣。

熱喘證可見痰熱壅肺、胸悶喘促,痰鳴如吼。可配合清熱宣肺、化痰平喘。可用麻黃宣肺定喘,黃芩清泄肺熱,杏仁、半夏化痰降逆,白果斂肺平喘。

熬夜疲倦,遇到天氣轉冷,可能誘發,王玟玲表示,門診中一名30歲擔任教師的女性患者,因為在準備碩士班論文,情緒緊張壓力大,經常熬夜、疲倦。有次遇到寒流出現發生胸悶、咳嗽、說話上氣不接下氣,呼吸哮鳴聲,痰白稀,痰量增,夜咳或冷風咳甚等症狀,經診斷研判為「肺虛寒證哮喘」。


治療時處方以小青龍湯加減,溫肺散寒、止咳平喘,柴胡、白芍、鬱金、百合、生地等用藥,以幫助滋陰疏肝定喘,經治療後發作次數已經減少。

醫師提醒,久病體弱者容易反覆發作,更應重視緩解期的防治,治療配合調整生活作息都可穩定控制病情,減少復發。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