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13/03/14

調整字級:





口角炎可能造成患處疼痛不適。北醫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陳萍和表示,口角炎是指上下唇交界處的部位的急性或慢性發炎,形成三角形的紅腫、脫皮情形。急性期會產生滲液及黃色痂皮。時間一久,會產生色素沈澱及放射狀裂縫,張口都會疼痛。在中醫屬於「唇風」、「緊唇」範疇。

中醫師陳萍和表示,口角炎好發於兒童和年輕女性。發生原因常見與日光照射、外用藥物及某些不良習慣,如舐唇、咬唇等有關。可見患處反覆脫屑,屑呈乳白色嚴重布及全唇,不易拭去,觀之似口唇黏糠麩,表面乾燥,無痛,寒冷乾燥季節可能伴發皸裂、滲出及疼痛。反覆發作,局部表現為口唇病變僅損害口唇黏膜,與口周皮膚界限清晰。反覆繼發感染,使病程漫長。

陳醫師表示,中醫認為,此症與與內臟機能有密切關係。包括因「風熱犯胃」造成;常見於平常過食辛辣厚味者,脾胃濕熱內生,又因風吹、日曬、煙酒等不良刺激,風火毒邪乘機入侵,濕熱挾風火而上蒸,結於唇部而發病;還有飲食不節傷及脾胃,化源不足;或久病外邪入裡化熱,灼傷陰血;血熱化燥生風,上熏灼爍口唇肌膜而致病。

陳萍和表示,治療口角炎要取得較好的療效,臨床經驗應依照個別體質辨證調整用藥,不可一味專攻以瀉其火毒,或一味專主補益養血活血,以免延誤病情。

陳萍和表示,「胃經風火」者常見起病迅速,初起唇部發癢、色紅、腫痛。之後則破裂流水,如無皮狀,口臭口渴,喜冷飲,排便秘結。舌苔黃,脈滑數。應配合清熱瀉火,涼血疏風。藥方可用雙解通聖散,或用瀉黃散清瀉升發並用,加養血袪風的藥。

若屬「脾經血燥」者,可見發病緩慢,唇部腫脹,乾燥如火燎,皸裂脫屑。小便黃赤。舌千少津,脈數。應配合涼血潤燥,袪風清熱。可用四物湯加味或用一貫煎加減,幫助柔肝,涼血潤燥,津血充足,熱燥得以清潤,唇膚得以濡養。以及「氣虛」者,可見唇風日久,唇淡紅腫脹,破裂流水,吃少腹脹。便溏。氣短無力。舌淡苔白,脈細弱。可用參苓白朮散,或炙甘草湯加金銀花。

陳醫師表示,患者注意口腔衛生,減少寒風吹、忌辛辣食品不飲酒;多吃苦瓜、百合、木耳等蔬菜,多吃水果、高營養、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以及改變咬唇不良習慣。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