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敬哲/綜合外電報導】 2013/03/19

調整字級:





英國倫敦大學的研究可能顛覆一項健康概念──肥胖者因心臟病死亡機率竟然比正常體重的人低,縱使研究團隊依然強調,肥胖者的健康檢查條件差,飲食或生活方式也可能較不健康,但是這份4400人的研究有了驚人的結果,唯一的解釋可能為──醫生可能特別針對肥胖者的心血管系統,進行多項的預防治療。

研究團隊經調查後,抽查未來七年可能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年輕肥胖者,且大多BMI質都在30以上,不論膽固醇或者血壓,都比正常人來的危險,但唯一的共通點,這些受測者吸煙的比率非常少,也從中發現,要是每週規律運動一次,加上不吸煙,因病死亡的風險,不論是正常體重或者肥胖者,都低於一般的水準。

英國心臟基金會表示,人體囤積脂肪,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機制,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研究出這種令人矛盾的結果,肥胖本來就是心臟病的危險因子,但是可能經過治療,讓風險能夠降低,例如肥胖者配合治療,希望能夠健康一點,規律運動來預防心血管疾病疾病,可能讓他們因此降低心臟病風險。

研究負責人馬克博士表示,他們企圖解釋這項結果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肥胖者更關注生活方式,但不代表肥胖者比起一般然更健康,最合理的解釋是,醫生給予他們適當的治療,因為肥胖者在因心血管疾病死亡機率極高,醫生必須把風險降低,所以必須更積極的治療,讓病人能夠減少病發的機會。

【記者陳敬哲/綜合外電報導】依據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很多美國罹患心律不整的病患,並沒有接受正確的醫療,來穩定病情,可能導致的症狀包括呼吸急促、容易疲勞、心跳過快、或者胸部疼痛,且因為心臟不規則的收縮,造成血流不穩定,嚴重可能造成血管拴塞,中風的機率大幅提升,所以治療醫師會嚴密監控患者心跳是否會頻率是否穩定。

研究團隊抽樣美國10061位,於2010年至2011年間,確診為心律不整的病患,三分之二的病患接受治療目的僅控制心跳維持,僅只有三分之一的病患接受心跳穩定節奏治療。

研究人員表示,心跳節奏控制的病人,在調查中以老年人居多,某些病患接受頻率控制後,可能產生不適症狀,但大部分病人都能藉由治療改善病症。

研究學者杜克大學班傑明博士表示,心臟的跳動就如同擊鼓,除了要保持跳動不間斷外,跳動的時間差也必須一至,換句話說一定要保持正確的節奏,醫生在治療心律不整時,除了會觀察病人心臟不跳動的時機,還要保持心臟跳調穩定,絕不能忽快忽慢,同時還可能需要使用血液稀釋劑,避免因為血流不穩,造成血液拴塞,減少病人長期的中風風險。

美國西北大學心臟病學學者帕斯曼表示,控制心臟跳動的治療較為簡單,只要透過藥物控制,就能減少心跳暫停機會,但是要控制心臟跳動頻率,就較為困難,除了要更嚴密監測心跳,也需要許多藥物輔助,嚴重可能導致嚴重的副作用。

所以控制心跳頻率穩定具有相當挑戰性,但有四分之一的病患沒有接受血液稀釋治療,這讓人覺得相當不安。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