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13/04/26

調整字級:





慢性肝炎跟很多病因都有關係。中西醫師廖桂聲表示,從傳統中醫的角度來看,中醫認為,慢性肝炎的病因機轉,往往會表現在肝膽濕熱、肝鬱脾虛、肝氣鬱滯、氣滯血瘀、肝腎陰虛等五型,其中,以肝腎陰虛的病情最嚴重。

廖醫師指出,肝腎陰虛者原則上都較晚出現,但病位較深、病情最嚴重,患者通常會出現頭暈、腰痠背痛、代謝亢進、性機能發生障礙等症狀。肝膽濕熱患者通常表現出代謝亢進、消化機能障礙等明顯症狀,為肝膽濕熱結而不散所造成。

肝鬱脾虛者主要肇因有二個,一個是在急性期階段治療失當,以致於肝氣長期鬱滯、疏泄發生異常,促使脾胃功能受到傷害;另一個是脾胃虛寒者在急性期過度使用苦寒類藥物,損傷脾胃系統,最後就出現消化吸收障礙、精神疲倦、身體乏力等症狀。

廖桂聲醫師進一步指出,肝氣鬱滯者通常是因急性肝炎期或去邪未盡所致,或是由於疏達失調,致使病邪留滯於肝臟內,進而造成肝氣鬱滯,最後就產生胸部苦滿、腹脹、口乾舌燥、心情太過煩躁等症狀。

氣滯血瘀者往往出現肝臟血液循環發生障礙,進而影響到肝細胞的恢復、痊癒,當肝細胞腫大時,將導致肝臟內微小血管發生改變,同時更容易促使肝細胞壞死、影響肝細胞的再生。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